人体寄生虫是如何传播的?

导读:人体寄生虫是如何传播的?人体寄生虫指以人作为宿主之寄生虫。寄生虫损害人体健康,需要重视防治,重点是切断传播途径。那么,人体寄生虫是如何传播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一、人体寄生虫病常见的传播途径:

1、经水传播

不少寄生虫是经水而进入人体的。 水源如被某些寄生虫的感染期虫卵或幼虫污染,人则可因饮水或接触疫水而感染,如饮用被溶组织内阿米巴成熟包囊污染的水可感染阿米巴,接触含血吸虫尾蚴的疫水可感染血吸虫。

经饮水传播的寄生虫病具有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 不同年龄、性别、职业者均可发病等特点。 经接触疫水传播的寄生虫病则具有病人均有疫水接触史, 发病不仅有地区性和季节性的特点,而且有职业上的差别。

2、经食物传播

我国不少地区均以人粪作为肥料,粪便中的感染期虫卵污染蔬菜、水果等是常见的传播途径。因此生食蔬菜或未洗净、削皮的水果常成为某些寄生虫病传播的重要方式。

鱼、肉等食品本身含有的寄生虫也是导致某些寄生虫病传播的重要途径, 如生食或半生食含感染期幼虫的猪肉可感染猪带绦虫、旋毛虫,生食或半生食含囊蚴的鱼、虾可感染华支睾吸虫。经食物传播的寄生虫病有患者共同分享某一食物,而未进食该食物者不发病的特点。

3、经土壤传播

有些直接发育型的线虫,如蛔虫,鞭虫,钩虫等产的卵需在土壤中发育为感染性卵或幼虫, 人体感染与接触土壤有关。有的寄生虫卵对外界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 如蛔虫卵能在浅层土壤中生存数年,由于日积月累的结果,它们可在土壤中达到惊人的数量。

4、经空气(飞沫)传播

有些寄生虫的感染期卵可借助空气或飞沫传播,如蛲虫卵可在空气中飘浮,并可随呼吸进入人体而引起感染。

5、经节肢动物传播

某些节肢动物在寄生虫病传播中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如蚊传播疟疾和丝虫病,白蛉传播黑热病等。经节肢动物传播的寄生虫病除具有一定的地区性和季节性等特点外,还具有病例分布与媒介昆虫分布一致的特点。

6、经人体直接传播

经口感染,如溶组织内阿米巴、蛔虫、鞭虫、蛲虫、华支睾吸虫、猪囊尾蚴等;经皮肤感染,如钩虫、血吸虫等;经胎盘感染,如弓形虫、疟原虫等;经呼吸道感染,如蛲虫、棘阿米巴等;经输血感染,如疟原虫等。此外,有的寄生虫,如微小膜壳绦虫还可在宿主体内重复感染(自身感染)。

有些寄生虫可通过人际之间的直接接触而传播,如阴道毛滴虫可通过性生活而传播,疥螨可由直接接触患者皮肤而传播。直接传播大多引起个别病例发生,病例的多少视接触的频繁程度而定。

二、如何防治人体寄生虫病?

1、消灭传染源

在寄生虫病传播过程中,传染源是主要环节。在流行区,普查、普治病人和带虫者以及保虫宿主是控制传染源的重要措施。在非流行区,监测和控制来自流行区的流动人口是防止传染源输入和扩散的必要手段。

2、切断传播途径

不同的寄生虫病其传播途径不尽相同。加强粪便和水源管理,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控制和杀灭媒介节肢动物和中间宿主是切断寄生虫病传播途径的重要手段。

3、保护易感人群

人类对各种人体寄生虫的感染大多缺乏先天的特异性免疫力,因此对人群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是防止寄生虫感染的最直接方法。关键在于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和行为方式,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必要时可预防服药和在皮肤涂抹驱避剂。

三、寄生虫对健康的危害:

1、掠夺营养

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生长、发育及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均来自宿主,寄生的虫荷越多,对宿主营养的掠夺也越严重。有些肠道寄生虫,不仅可直接吸收宿主的营养物质,还可妨碍宿主吸收营养,致使宿主较易出现营养不良。

2、机械性损伤

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移行和定居均可造成宿主组织损伤或破坏。如布氏姜片吸虫依靠强而有力的吸盘吸附在肠壁上,可造成肠壁损伤;并殖吸虫童虫在宿主体内移行可引起肝、肺等多个器官损伤;细粒棘球绦虫在宿主体内形成的棘球蚴除可破坏寄生的器官外还可压迫邻近组织,造成多器官或组织的损伤;蛔虫在肠道内相互缠绕可堵塞肠腔,引起肠梗阻。

有些兼性或偶然寄生虫侵入人体或造成异位寄生,虫体在人体内的移行或定居引起宿主的组织损伤一般较专性寄生虫更为严重。如果寄生部位是脑、心、眼等重要器官,则预后相当严重,可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甚至致命。

3、毒性与免疫损伤

寄生虫的排泄、分泌物,虫体、虫卵死亡的崩解物,蠕虫的蜕皮液等可能引起组织损害或免疫病理反应。如寄生于胆管系统的华支睾吸虫,其分泌物、代谢产物可引起胆管上皮增生,附近肝实质萎缩,胆管局限性扩张,管壁增厚,进一步发展可致上皮瘤样增生,血吸虫抗原与宿主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可引起肾小球基底膜损伤;再如,钩虫成虫能分泌抗凝素,使受损肠组织伤口流血不止。

关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