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感染
梅毒感染的概述
1、定義
梅毒是由蒼白(梅毒)螺旋體引起的慢性、系統性性傳播疾病。主要通過性途徑傳播,臨床上可表現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潛伏梅毒和先天梅毒(胎傳梅毒)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列為乙類防治管理的病種。
2、症狀部位
皮膚、黏膜
3、症狀科室
皮膚科
4、常見病因
顯性和隱性梅毒患者是傳染源
梅毒感染的原因及發病機制
梅毒患者的皮膚、黏膜中含梅毒螺旋體,未患病者在與梅毒患者的性接觸中,皮膚或黏膜若有細微破損則可得病。極少數可通過輸血或途徑傳染。獲得性梅毒(后天)早期梅毒病人是傳染源,95%以上是通過危險的或無保護的性行為傳染,少數通過接親吻、輸血、污染的衣物等傳染。胎傳梅毒由患梅毒的孕婦傳染,如果一、二期和早期潛伏梅毒的孕婦,傳染給胎兒的幾率相當高。
1、傳染源
梅毒是人類獨有的疾病,顯性和隱性梅毒患者是傳染源,感染梅毒的人的皮損及其分泌物、血液中含有梅毒螺旋體。感染后的頭2年最具傳染性,而在4年后性傳播的傳染性大為下降。梅毒螺旋體可通過胎盤傳給胎兒,早期梅毒的孕婦傳染給胎兒的危險性很大。
2、傳播途徑
性接觸是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占95%以上。感染梅毒的早期傳染性最強。隨著病期的延長傳染性越來越小,一般認為感染后4年以上性接觸的傳染性十分微弱。
患有梅毒的孕婦可通過胎盤傳染給胎兒,引起胎兒宮內感染,可導致流產、早產、死胎或分娩胎傳梅毒兒。一般認為孕婦梅毒病期越早,對胎兒感染的機會越大。孕婦即使患有無症狀的隱性梅毒還具有傳染性。
梅毒感染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1、梅毒感染的檢查方法
1.1、分子生物學梅毒檢查:
分子生物學梅毒檢查主要得益于PCR技術的廣泛應用于臨床,所謂PCR,即多聚酶鏈式反應,即從選擇的螺旋體DNA序列中進行,從而增加選擇的螺旋體DNA拷貝數量,用特異性探針來進行檢測是較好的方法,這樣進行梅毒檢查時診斷率一般都很高。
1.2、顯微鏡檢測:
通常使用暗視野顯微鏡觀察梅毒螺旋體,通過對其病原體的檢測,可及時掌握一期、二期梅毒患者的病情。
1.3、腦脊液檢查:
當出現神經症狀、經過驅梅治療無效的晚期梅毒患者,應作腦脊液檢查。這一檢查對神經梅毒的診斷、治療及預后的判斷起到的作用都很明顯。
1.4、梅毒螺旋體IgM抗體檢測:
免疫球蛋白稱為IgM抗體,把其用到梅毒的診斷上具有敏感性高、能早期診斷、能判定胎兒是否感染梅毒螺旋體等優點。
2、梅毒感染的診斷鑒別方法
根據早期和晚期梅毒的皮膚損害特點仔細檢查全身皮膚、粘膜、淋巴結、毛發、生殖器官、肛門、口腔等。
梅毒感染的危害
一期梅毒:通常在感染后7~60天,生殖器出現米粒樣大小、無痛無癢、圓形或橢圓形、邊界清晰的硬結或疹子,大多數為單發,周邊堅硬,表面迅速糜爛、潰瘍,但無膿或不適感覺。持續時間為4~6周。如不及時治愈,將轉變為二期梅毒。
二期梅毒:出現全身症狀,如發熱、頭痛、骨關節酸痛、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接著出現梅毒疹,特點為疹型多樣(斑疹樣、丘疹樣、膿皰性及扁平濕疣)、廣泛而對稱、不痛不癢、愈后多不留瘢痕、驅梅治療迅速消退。
三期梅毒:全身淺表淋巴結腫大。出現結節性梅毒疹,特點為對稱性、大小不等、質硬、不活動、不破潰、表皮正常、無炎症、無痛、可自消;好發于頭皮、肩胛、背部及四肢的伸側。同時可侵犯內臟,特別是心血管及中樞系統等。
先天性梅毒:患兒出生時即瘦小,出生后3周出現症狀,全身淋巴結腫大、無粘連、無痛、質硬。出生后約6周出現皮膚損害,呈水皰、斑丘疹或丘疹鱗屑性。可發生骨軟骨炎、骨膜炎。多有肝、脾腫大。2歲以后多繼發為晚期,威脅生命。
梅毒感染的防治方法
1、梅毒感染的預防方法
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到無衛生保障的公共浴池洗澡,不與人共用手巾,剃刀,餐具等,因為接觸病人已污染的衣物,用具能也會感染梅毒。對于未婚的男女雙方,在婚前進行必要的梅毒檢查以及婚后女性妊娠期檢查也是很有必要的。
2、梅毒感染的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