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出血
脑干出血的概述
1、定义
脑干出血是神经系统急重症,病死率极高。脑干出血量在3ml以下的,死亡率70%左右。脑干出血量在5ml以上,死亡率90%左右。其中脑干出血量超过10ml以上的死亡率100%。
2、症状部位
脑干
3、症状科室
内科
4、常见病因
高血压动脉硬化
脑干出血的原因及发病机制
高血压动脉硬化是脑干出血的主要病因,脑干出血多由高血压导致基底动脉中央支破裂引起。往往在数秒到数分钟内引起昏迷,可立刻昏迷、四肢瘫、针尖样瞳孔,数小时内死亡;水平眼球运动受累而垂直眼球运动佳,有的病例可以出现眼球上下跳动。对侧眼球出现5秒间隔的游动。病又往往出现四肢瘫,去大脑强直。有时可以出现中枢性高热、呼吸异常。出血可破入四脑室,血肿向腹侧扩展,导致居中的固定瞳孔,小的基底部出血可引起“闭锁综合征”;未累及上行网状激活系统的小出血常常没有严重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轻微,预后良好。
脑干出血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
1、脑干出血的检查方法
1.1、磁共振增强扫描,常用于磁共振不能明确诊断时,增强扫描可进一步明确疾病。
1.2、CT造影扫描,CT适合于全身各部位新生物即肿瘤的检出。
1.3、颅脑CT,颅脑CT检查能清楚的显示颅脑不同横断面的解剖关系和具体的脑组织结构,因而大大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性。
1.4、脑血流测定,检查是否存在脑血管受阻或某些脑疾病引发。
1.5、转头试验,转头试验阳性出现于浅昏迷,说明大脑皮质功能降低,但尚有一定意识,深昏迷时则消失。
2、脑干出血的诊断鉴别方法
2.1、脑出血:系指脑实质内的血管破裂引起出血。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脑出血的主要因素,还可由先天性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瘤、血液病、感染、药物、外伤及中毒等所致。表现意识障碍。头痛以病灶侧为重;呕吐多见,多为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多数为咖啡色,呃逆也相当多见。
2.2、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后易发生梗阻性脑积水。丘脑出血引起梗阻性脑积水,发病时患者昏迷,内科保守治疗后缓解,梗阻解除,意识恢复。发病时即昏迷导致死亡。
2.3、桥脑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多由基底动脉的脑桥支破裂导致。临床表现为突然头痛、呕吐、眩晕、复视、眼球不同轴、侧视麻痹、交叉性瘫痪或偏瘫、四肢瘫等。
2.4、小脑出血:是指小脑实质内的出血,与高血压病有直接关系。多数表现突然起病的眩晕、频繁呕吐,枕部头痛,一侧上下肢共济失调而无明显瘫痪,可有眼球震颤,一侧周围性面瘫。
脑干出血的危害
脑干出血患者主要表现是脑部受到严重而广泛损害的结果。据报道60%~80% 脑干出血病人可出现意识障碍。临床特点是除少部分轻型脑干出血病人,意识可保持清醒外,脑干出血和小脑干出血意识障碍都比较严重;脑室出血病人可迅速出现昏迷;蛛网膜下腔出血意识障碍程度较轻。
脑干出血的防治方法
1、脑干出血的预防方法
预防要注意提供安全、舒适环境 将患者安置于安静、整洁、舒适的病室中,定时开窗通风,湿式清扫,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在18℃~20℃,相对湿度在55%~60%,限制或减少人员探视,每日室内空气紫外线消毒一次。需注意防止患者受凉,因寒冷可使患者气道血管收缩、黏膜上皮缺血缺氧抵抗力下降,细菌容易侵入。保持口腔清洁,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和食物残渣及呕吐物,饮食上以半流质易消化的为宜,少量多餐,使胃能及时排空。对吞咽困难者予以鼻饲,为防止鼻饲物返流,鼻饲前应翻身,充分吸痰,鼻饲速度不宜过快,每次鼻饲不宜过多,鼻饲后短时间尽量不翻身、吸痰,以免引起呕吐。
2、脑干出血的治疗方法
2.1、治疗原则:降低颅内压和控制脑水肿以防止脑疝形成,降低增高了的血压以防止进一步出血。
2.2、常规治疗:①保持安静、绝对卧床,应在当地进行抢救,不宜长途运送及过多搬动,以免加重出血;②保持呼吸道通畅,随时吸除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
2.3、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2.4、控制高血压,降低增高了的血压是防止进一步出血的重要措施,但不宜将血压降得过低,以防供血不足。一般以维持在20.0 ̄21.3/12.0 ̄13.3kpa(150 ̄160/90  ̄100mmhg)为宜。
2.5、止血药和凝血药对脑出血并无效果,但如合并消化道出 血或有凝血障碍时,仍可使用。
2.6、预防及治疗并发症,重症病人应特别加强基础护理,定时轻轻更换体位,注意皮肤的干燥清洁,预防褥疮和肺部感染,瘫痪肢应注意保持于功能位置,按摩及被动运动,以防关节挛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