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功能衰竭

呼吸功能衰竭的概述

1、定义

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在海平大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情况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8kPa(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6.65kPa(50mmHg),即为呼吸衰竭(简称呼衰)。

2、症状部位

3、症状科室

呼吸科、急诊科

4、常见病因

呼吸道病变、肺组织病变、肺血管疾病、胸廓病变

呼吸功能衰竭的原因及发病机制

1、呼吸道病变

支气管炎症、支气管痉挛、异物等阻塞气道,引起通气不足,气体分布不匀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发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2、肺组织病变

肺炎、重度肺结核、肺气肿、弥散性肺纤维化、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可引起肺容量、通气量、有效弥散面积减少,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肺动脉样分流,引起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

3、肺血管疾病

肺血管栓塞、肺梗死等,使部分静脉血流入肺静脉,发生缺氧。

4、胸廓病变

如胸廓外伤、手术创伤、气胸和胸腔积液等,影响胸廓活动和肺脏扩张,导致通气减少吸入气体不匀影响换气功能。

5、神经中枢及其传导系统呼吸肌疾患

脑血管病变、脑炎、脑外伤、药物中毒等直接或间接抑制呼吸中枢;脊髓灰质炎以及多发性神经炎所致的肌肉神经接头阻滞影响传导功能;重症肌无力和等损害呼吸动力引起通气不足。

呼吸功能衰竭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

1、呼吸功能衰竭的检查方法

静息状态吸空气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8.0Kpa(60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6.7Kpa(50mmHg)为Ⅱ型呼吸衰竭,单纯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则为1型呼吸衰竭。痰涂片与细菌培养的检查结果,有利于指导用药。如肺功能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等根据原发病的不同而有相应的发现。

2、呼吸功能衰竭的诊断鉴别方法

本病主要诊断依据,急性的如溺水、电击、外伤、药物中毒、严重感染、休克;慢性的多继发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结合临床表现、血气分析有助于诊断。

呼吸功能衰竭的危害

呼吸衰竭一般分为两类,一是中枢性呼吸衰竭,二是周围性神经衰竭。

1、中枢性的呼吸衰竭主要原因就是呼吸中枢的病变,呼吸系统发生障碍,出现呼吸节律的异常情况,这时候如果说延髓的功能减退很容易出现呼吸暂停等情况,常见于间停呼吸,同时通气也会出现障碍,严重影响生命。

2、周围性呼吸衰竭,主要原因是呼吸器官的严重病变导致的,就像是肺实变等问题,均为不可逆性的,会出现通气和换气均出现问题的情况,这个时候必须要注意酸中毒的出现,呼吸性酸中毒很容易累及心肺功能,影响代谢产物的产出,从而加重酸中毒的情况出现。

呼吸功能衰竭的防治方法

1、呼吸功能衰竭的预防方法

针对引起呼吸衰竭的原发疾病进行预防,或在发病后及时进行积极处理。对于可能引起呼吸衰竭的疾病,还必须同时防止诱因的作用。例如对于创伤、休克患者,要避免吸入高浓度氧、输给久存血库的血液或输液过量等,以免诱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室内一定要做好通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对于身体出现的小疾病,一定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出现。

2、呼吸功能衰竭的治疗方法

首先积极治疗原发病,合并细菌等感染时应使用敏感抗生素,去除诱发因素。

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有效通气量,可给于解除支气管痉挛和祛痰药物,如沙丁胺醇(舒喘灵)、硫酸特布他林(博利康尼)解痉,乙酰半胱氨酸、盐酸氨溴索(沐舒坦)等药物祛痰。必要时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静脉滴注。

纠正低氧血症,可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严重缺氧和伴有二氧化碳潴留,有严重意识障碍,出现肺性脑病时应使用机械通气以改善低氧血症。

纠正酸碱失衡、心律紊乱、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关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