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
糖尿的概述
1、定义
引起血糖过高而致糖尿的因素较多,尿糖定性实验阳性,称为糖尿,一般指葡萄糖尿。但出现糖尿阳性并非都是糖尿病,许多原因可导致糖尿增高。
2、症状部位
尿道
3、症状科室
内分泌科
4、常见病因
血糖超过肾糖阈、肾小管病变、大量进食碳水化合物
糖尿的原因及发病机制
血糖增高性糖尿:血糖超过肾糖阈为主要原因。糖尿病最为常见,因胰岛素分泌量相对或绝对不足,使体内各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降低,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出现糖尿。糖尿除作为糖尿病的诊断依据外,还可作为病情严重程度及疗效监测的指标。其他使血糖升高的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库欣综合征、嗜铬细胞瘤、肢端肥大症等均可出现糖尿,又称为继发性高血糖性糖尿。其他:肝硬化、胰腺炎、胰腺癌等。
血糖正常性糖尿:血糖浓度正常,由于肾小管病变导致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降低所致。即肾糖阈下降产生的糖尿,又称肾性糖尿,常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肾炎和家族性糖尿。
暂时性糖尿:生理性糖尿,如大量进食碳水化合物(米饭、面条等)或静脉注射大量的葡萄糖后可一时性血糖升高,糖尿阳性。应激性糖尿,见于颅脑外伤、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时,这是由于体内称为肾上腺素或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或延脑血糖中枢受到刺激,可出现暂时性高血糖和糖尿。
假性糖尿:尿中许多物质具有还原性,如维生素C、尿酸、葡萄糖醛酸或一些随尿液排出的药物如异烟肼、链霉素、水扬酸、阿司匹林等,可使班氏定性实验(测定糖尿的一种方法)出现假阳性反应。
糖尿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
1、糖尿的检查方法
一般地说,糖尿随血糖升高而增多,而且两者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正常人的肾糖阈一般为8.9~10毫摩/升,当糖尿异常时,血糖与糖尿的对应关系如下:糖尿“+”,血糖10~12.8毫摩/升;糖尿“++”,血糖12.8~15.5毫摩/升;糖尿“+++”,血糖15.5~17.8毫摩/升;糖尿“++++”,血糖>17.8毫摩/升。
患者到医院检测时,先将尿排空,半小时后同时测糖尿、血糖,然后将两者结果与上述对应值比较。若血糖与糖尿对应值与上述一致,则以后可根据上述对应值,在家自测糖尿以推测血糖的水平。若对应不一致,则要请教医生,寻找相应对策。
2、糖尿的诊断鉴别方法
肾性糖尿(renal glucosuria):是指在血糖浓度正常或低于正常肾糖阈的情况下,由于近端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功能减低所引起的糖尿的疾病。首先要排除高血糖引起的溢出性糖尿及非葡萄糖糖尿,果糖尿者尿中苯二酚试验阳性,戊糖尿者尿盐酸二羧基甲苯反应阳性,乳糖尿、半乳糖尿及甘露庚糖尿者用尿纸上层析法可确定。
酮尿:严重饥饿或未经治疗的糖尿病人血糖浓度低导致糖异生加强,脂肪酸氧化加速产生大量乙酰—CoA,而葡萄糖异生使草酰乙酸耗尽,而后者又是乙酰—CoA进入柠檬酸循环所必需的,由此乙酰—CoA转向酮体的方向。最终血液和尿液中出现了大量的酮体。
饥饿性糖尿:一个人饿了好几天后如果一下子吃了很多食物,特别是甜食,就会出现糖尿阳性。在饥饿时,血糖偏低,胰岛β细胞基本处于半休息状态,分泌的胰岛素大大减少。突然大量进食后,胰岛细胞不能马上分泌足够的胰岛素,因而出现血糖暂时升高引起糖尿。另外,饥饿时生长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使糖耐量减低,这也会促使血糖升高而出现糖尿。
尿糖假阳性:尿中存在其他糖类物质,如半乳糖、乳糖、果糖或戊糖,或者应用了大量的青霉素。
糖尿的危害
肾脏的危害,由于高血糖、高血压及高血脂,肾小球微循环滤过压异常升高,促进糖尿病肾病发生和发展。早期表现为蛋白尿、浮肿,晚期发生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心脑血管的危害,心脑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致命性并发症。主要表现于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广泛小血管内皮增生及毛细血管基膜增厚的微血管糖尿病病变。血管收缩与扩张不协调,血小板粘聚,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形成高血糖、高血脂、高粘血症、高血压,致使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指数。
急性并发症,糖尿病危害还包括急性并发症,尿病合并感染:发病率高,两者互为因果,必须兼治。常见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和肺结核、泌尿系感染和皮肤感染。危害还在于糖尿病高渗综合症:多发生于中老年,半数无糖尿病史,临床表现包括脱水严重,有时可因偏瘫、昏迷等临床表现而被误诊为脑血管意外,死亡率高达百分之50。
乳酸性酸中毒危害,患者多有心、肝、肾脏疾病史,或休克、有感染、缺氧、饮酒、大量服用降糖灵史,症状不特异,死亡率高。
糖尿的防治方法
1、糖尿的预防方法
情绪乐观,避免情绪过激或精神紧张。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的活动。控制饮食,保持标准体重。忌辛辣甜腻食物及烟酒,节制房事。
2、糖尿的治疗方法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教育是重要的基本措施之一。应对患者和家属耐心宣教,使其认识到糖尿病是终身疾病,目前不能根治,治疗需持之以恒。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基础知识和治疗控制要求,如有条件,学会正确使用便携血糖计,掌握饮食治疗的具体措施和体育锻炼的具体要求,学会使用降糖药物的注意事项和胰岛素的注射技术,从而在医务人员指导下长期坚持合理治疗。生活规律,戒烟、戒烈性酒,讲究个人卫生,预防各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