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的概述

1、定义

产后抑郁症是指女性于产褥期出现明显的抑郁症状或典型的抑郁发作,与产后心绪不宁和产后精神病同属产褥期精神综合征。发病率在15%~30%.典型的产后抑郁症于产后6周内发生,可在3~6个月自行恢复,但严重的也可持续1~2年,再次妊娠则有20%~30%的复发率。其临床特征与其他时间抑郁发作无明显区别。

2、别称

无。

3、发病部位

精神系统。

4、传染性

无传染性。

5、高发人群

产后6周内产妇。

6、科室

精神科、妇产科。

产后抑郁症的典型症状

1、产后抑郁症的典型症状

表情阴郁,无精打采,困倦,易流泪、哭泣。

2、产后抑郁症的分类

产后抑郁症的表现多种多样,有人把它归纳为三种类型:第三日抑郁、内因性抑郁、神经性抑郁。

产后抑郁症的病因病机

1、生物因素

1.1、内分泌因素: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体内内分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产后24小时内,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发现,临产前胎盘类固醇的释放达到最高值,患者表现情绪愉快;分娩后胎盘类固醇分泌突然减少时患者表现抑郁。

1.2、遗传因素: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高。

1.3、产科因: 产前心态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相关,产时、产后的并发症、难产、滞产、使用辅助生育技术、第一产程时间长、阴道助产、手术等均会给产妇带来紧张和恐惧,导致生理和心理上的应激增强,诱发产后抑郁症。

1.4、躯体疾病因素:有躯体疾病或残疾的产妇已发生产后抑郁,尤其是感染、发热时对产后抑郁的促发有一定影响。再有中枢神经机能的易感性,情绪及运动信息处理调节系统(如多巴胺)的影响,可能与产后抑郁的发生有关。

2、社会心理因素

产妇人格特征、分娩前心理准备不足、产后适应不良、产后早期心绪不良、睡眠不足、照顾婴儿过于疲劳、产妇年龄小、夫妻关系不和、缺乏社会支持、家庭经济状况、分娩时医务人员态度、婴儿性别和健康状况等等,均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产后抑郁症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

目前常用于产后抑郁测评的筛查量表有: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Zung抑郁自评量表、贝克抑郁问卷、汉密顿抑郁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

产后抑郁症的诊断至今无统一的判断标准,目前一般采用两步筛查法,即先使用筛查量表筛查出可疑患者,再采用研究使用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应用较多的是美国精神病学会在《精神疾病的诊断与统计手册》(1994年)中制定的:在产后4周内出现下列症状的5条或5条以上(其中第1条和第2条是必须具备的),且持续2周以上,患者自感痛苦或患者的社会功能已经收到严重影响。症状包括:情绪抑郁;对全部或者多数活动明显缺乏兴趣或愉悦;体重显着下降或者增加;失眠或者睡眠过度;精神运动性兴奋或阻滞;疲劳或乏力;遇事皆感毫无意义或自罪感;思维力减退或注意力涣散;反复出现死亡或自杀的想法。

产后抑郁症的并发症

易激惹、恐怖、焦虑、沮丧和对自身及婴儿健康过度担忧,常失去生活自理及照料婴儿的能力,有时还会陷入错乱或嗜睡状态。

产后抑郁症的防治方案

1、产后抑郁症的预防方法

1.1、加强围生期保健:利用孕妇学校等多种渠道普及有关妊娠、分娩常识,减轻孕妇对妊娠、分娩的紧张、恐惧心情,完善自我保健。

1.2、密切观察:对有精神疾患家族史的孕妇,应定期密切观察,避免一切不良刺激,给予更多的关爱、指导。

1.3、充分关注:分娩过程和疼痛对产后抑郁有较大影响,尤其对产程长、精神压力大的产妇,更应给予充分关注。

1.4、心理疏导:对于有不良分娩史、死胎、畸形胎儿、孕期情绪异常等高危因素的产妇,应给予她们更多的关心,及早进行心理疏导。

2、产后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治疗可通过:

2.1、心理治疗,包括心理疗法、人际心理治疗、音乐疗法、焦点转移、行为调整法、倾诉宣泄法、角色交替法和自我实现法。

2.2、药物治疗,包括有抗抑郁药物和激素治疗;

2.3、物理治疗,包括颅微电流刺激疗法、电休克治疗和其他(运动疗法、亮光治疗、音乐治疗、饮食疗法等)。

关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