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
肠癌的概述
1、定义
肠癌为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总称,肠癌是指大肠粘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预后不良,死亡率较高。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胃和食管癌,是大肠癌的最常见部分(占60%左右)。绝大多数病人在40岁以上,30岁以下者约占15%。男性较多见,男女之比为2-3:1,肠癌应以积极预防为主。肠癌初期以便血为主,其次是大便习惯改变,排便不尽感,里急后重等,此外还极易引起梗阻现象,产生肠道刺激症状等。
2、别称
无。
3、发病部位
肠。
4、传染性
无传染性。
5、高发人群
中老年人。
6、科室
肿瘤科、胃肠外科。
肠癌的典型症状
早期症状:初期以便血为主,其次是大便习惯改变,排便不尽感,里急后重等,此外还极易引起梗阻现象,产生肠道刺激症状等;以无痛便血为主,血液呈红色或鲜红色,与早期内痔的症状非常相似。
晚期症状:一般常见的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贫血等全身症状外,尚有排便次数增多,排便不尽、便意频繁、里急后重等癌肿局部刺激症状。癌肿增大可致肠腔狭窄,出现肠梗阻征象;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如膀胱和前列腺等邻近组织,引起尿频、尿急和排尿困难。侵及骶前神经丛,出现骶尾和腰部疼痛;便血多为暗红色,混有粪便之粘液血便或脓血便。
肠癌的病因病机
尽管目前对大肠癌确切的病因仍不清楚,但临床发现下列因素能大大增加大肠癌发生的危险生,它们包括:
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加,各种致病因素对大肠黏膜刺激的时间也随之增长,大多数患者在50岁以后发病;
家族史:
如果某人的一级家属,比如说父母,得过结直肠癌的,他在一生中患此病危险性比普通人群要高8倍[如果您的某位直系家属(父母、兄弟姐妹或子女)不到50岁时患上大肠癌,或者在父系家族或母系家族中有两人及以上者患大肠癌,这时您就算是有大肠癌家族史]。大约1/4的新发患者有结直肠癌的家族史;
结肠炎性疾病史:
某些结肠疾病如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机会。他们结肠癌的危险性是常人的30倍;
大肠息肉史:
大部分结直肠癌是从小的癌前病变发展而来,它们被称为息肉。其中绒毛样腺瘤息肉更容易发展成癌,恶变的机会约为25%;管状腺瘤样息肉恶变率为1-5%;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及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等都是由于相应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的,这类患者不仅发病几率明显增加,并且发病年龄更小。
肠癌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
粪便检查:粪便隐血试验对本病的诊断虽无特异性,但方法简便易行,可作为普查筛选手段,或可提供早期诊断的线索。
直肠指诊:我国下段直肠癌远比国外多见,占直肠癌的人有很多,因此绝大部分直肠癌可在直肠指诊时触及。
乙状结肠镜检查:国内的大肠癌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常用的乙状结肠镜管长30cm,可直接发现肛管、直肠和乙状结肠中段以下的肿瘤。
纤维结肠镜检查:可清晰地观察全部结肠,并可在直视下钳取可疑病变进行病理学检查,有利于早期及微小结肠癌的发现与癌的确诊,进一步提高了本病的诊断正确率,是大肠癌最重要的检查手段。
大肠癌症状一般在早期表现的不是很明显,进展期大肠癌常有程度不同的临床表现。此时只要提高警惕,详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辅以实验室、内镜和X线等检查,作出正确诊断并不困难。
肠癌的并发症
便血因病变距肛门较近,血色多呈鲜红色或暗红色,且往往是血、便分离。只在出血量较多时才可见大便呈棕红色、果酱样。
贫血当长期慢性失血超过机体造血的代偿功能时,病人即可出现贫血。
肿瘤阻塞当肿瘤长至相当体积或浸润肠壁肌层时,可引起肠管狭窄,肠腔变小,肠内容通过受阻。肠膨胀、体液丢失、电解质紊乱、感染和毒血症
穿孔当癌灶呈深溃疡穿透肠壁时可发生穿孔。
当肿瘤浸润或压迫坐骨神经或闭孔神经根(腰骶丛)时还可出现坐骨神经痛或闭孔神经痛。
肠癌的防治方案
1、肠癌的预防方法
科学安排每日三餐饮食,注意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以促进肠胃的蠕动。特别是粗纤维食物的摄入,有助于肠胃的清空和排泄。
要坚持有所运动,注意标准体重的保持。
平时要定期检查。
积极注意防治肠道的疾病,比如各种肠息肉和慢性肠炎等的预防,对于肠道的息肉应及早处理。
2、肠癌的治疗方法
手术是大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按照治疗目的,手术可分为根治性和姑息性两种。
放疗主要是针对直肠癌而言,能够加强局部控制,减少复发。术前放疗还有助于提高切除率和保肛率。术后继续放疗可减少复发。
化疗在大肠癌治疗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术前化疗可以使病灶缩小,增加手术切除率;其次,术后化疗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可以杀灭残存病灶,减少复发和转移,从而达到根治大肠癌的目的;最后,对于晚期大肠癌患者,化疗可以作为姑息性的治疗手段,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存活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