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的概述
1、定义
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可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窄。动脉硬化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血管疾病,其规律通常是在青少年时期发生,至中老年时期加重、发病。男性较女性多,近年来本病在我国逐渐增多,成为老年人死亡主要原因之一。
2、别称
无。
3、发病部位
动脉。
4、传染性
无传染性。
5、高发人群
男性;青少年期发生,中老年期加重。
6、科室
心内科。
动脉硬化的典型症状
1、动脉硬化的典型症状
1.1、心绞痛
过了30岁的人血管内皮就会出现一些早期的动脉粥样硬化表现,早期的动脉硬化是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表现,随着动脉硬化的程度会不断的加重;会出现一系列的动脉所供器官缺血的其他症状表现。出现了心绞痛、冠心病的症状表现,容易出现劳累、气短的典型症状表现。
1.2、长期失眠
稍微做一点事情就会容易出现疲惫乏力。晚上的时候,难以入睡。或者是失眠多梦,还会伴随着记忆力的减退。人的体重会明显的下降。人体的脑血管的慢性和增生性会发生明显的改变。
1.3、主要症状
如果患者已经到了中期的动脉硬化患者,人就会都或多或少有心悸、头痛、头晕、肢体凉麻、四肢乏力、胸痛、胸闷气短、视力降低、等多种明显的临床症状,不同的患者会有不同的症状表现特征。
1.4、脑部动脉
人的脑力与体力会衰退,人的体表动脉像:颞动脉、桡动脉、肱动脉等会发现明显的变化。
2、动脉硬化的分类
2.1、细动脉硬化
细动脉硬化主要是指细小动脉弥漫性增生病变,其发生与高血压和糖尿病有关。
开始为细小动脉痉挛,其后小动脉内膜下玻璃样变,弹力纤维增厚,随病程进展,中层、外膜也发生玻璃样变,继之中层增厚,血管变硬,管腔狭窄。
2.2、动脉中层硬化
动脉中层硬化又称门克贝格氏动脉硬化。病变主要累及中、小型动脉,病因至今未明。
病变起自中年,随年龄增长病变日益加重。其病理改变为动脉中层肌纤维断裂、玻璃样变及坏死,弹力组织日渐消失而代之以钙化,致使血管变硬,曲屈延长。
2.3、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大、中型动脉,其病因及发病未完全明了,但已公认高胆固醇、高血压、吸烟等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脂质代谢障碍、血客内皮损伤、血小板粘附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故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逐渐扩大,可使动脉管腔进行性狭窄、变硬,引起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性改变。
动脉硬化的病因病机
1、高血压。高压血流长期冲击动脉壁引起动脉内膜机械性损伤,造成血脂易在动脉壁沉积,形成脂肪斑块并造成动脉硬化狭窄。血压不控制,心肌梗塞发生率约提高2~3倍,脑中风则约4倍。
2、高脂血症。血中脂肪量过高较易沉积在血管内壁形成斑块,造成动脉硬化狭窄。
3、抽烟。香烟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等会损伤动脉内壁,受伤的动脉内壁会卡住胆固醇,引起血小板堆积形成脂肪斑块。同时,抽烟也会引起冠状动脉收缩痉挛,减少血流量。
4、糖尿病。糖尿病人的脂肪代谢会出现问题,血液中运送脂肪的蛋白质(称做脂蛋白)会产生变性,在运送过程中脂肪容易沉积在血管内壁形成脂肪斑块。
5、缺少运动。运动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减少低密度脂蛋白,帮忙身体把多余胆固醇从胆道与肠道排出体外,避免过剩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内壁。此外,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血压,消耗过剩热量,使身体脂肪比重减少,肌肉比重增加,而减轻体重。因此缺乏运动的人很容易得到粥状动脉硬化。
6、肥胖。肥胖或体重过重的人,心脏负荷加重,血脂肪不正常的机率也较高,因而增加粥状动脉硬化风险。肥胖,易促发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胰岛素阻抵抗症候群。
7、过大压力。人会因为压力而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于是引起血压升高、心跳加快,伤害动脉血管内壁。
8、家族史。指的是基因上的因素,使某些人早期就发生动脉硬化疾病遗传,其原因仍未明,有的是严重高胆固醇血症,迭积在血液中,进而促发动脉硬化发生。
动脉硬化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
1、检查方法
1.1、实验室检查
本病尚缺乏敏感而又特异性的早期实验室诊断方法。病人多有脂代谢失常,主要表现为血总胆固醇增高、LDL胆固醇增高、HDL胆固醇降低、血甘油三酯增高、血脂蛋白增高、载脂蛋白B增高、载脂蛋白A降低、脂蛋白增高、脂蛋白电泳图形异常,90%以上的病人表现为Ⅱ或Ⅳ型高脂蛋白血症。
1.2、血液流变学检查。往往示血粘滞度增高,血小板活性可增高。
1.3、X线检查。除前述主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外,选择性或电子计算机数字减影动脉造影可显示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和四肢动脉粥样硬化所造成的管腔狭窄或动脉瘤病变,以及病变的所在部位、范围和程度,有助于确定外科治疗的适应症和选择施行手术的方式。
1.4、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判断四肢动脉和肾动脉的血流情况。
1.5、血管内超声和血管镜检查则是直接从动脉腔内观察粥样硬化病变的方法。
1.6、放射性核素检查。有助于了解脑、心、肾组织的血供情况。
1.7、超声心动图检查、心电图检查及其负荷试验所示的特征性变化有助于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1.8、其它:肢体电阻抗图、脑电阻抗图以及脑电图、脑X线、电脑化X线或磁共振断层显象有助于判断四肢和脑动脉的功能情况以及脑组织的病变情况。
2、诊断鉴别
2.1、无症状期或隐匿期
其过程长短不一,包括从较早的病理变化开始,直到动脉粥样硬化已经形成,但尚无器官或组织受累的临床表现。
2.2、缺血期
症状由于血管狭窄、器官缺血而产生。
2.3、坏死期
由于血管内血栓形成或管腔闭塞而产生器官组织坏死的症状。
2.4、硬化期
长期缺血,器官组织硬化(纤维化)和萎缩而引起症状。
动脉硬化的并发症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若管径狭窄达75%以上,则可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2、肾动脉粥样硬化。常引起夜尿多。顽固性高血压。严重者可有肾功能不全。
3、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可表现为饱餐后腹痛便血等症状。
4、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休息时也发生疼痛则是下肢严重缺血的表现。常伴有肢端麻木。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等。晚期还可发生肢端溃疡和坏疽。
5、脑动脉硬化。可引起脑缺血(包括暂时性缺血性发作)。脑萎缩。或造成脑血管破裂出血。
动脉硬化的防治方案
1、动脉硬化的预防方法
1.1、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配合治疗。已有客观证据表明,本病经防治病情可以控制,病变可能部分消退,病人可维持一定的生活和工作能力,病变本身又可以促使动脉侧枝循环的形成,使病情得到改善。
1.2、合理的膳食。年过40岁者即使血脂不增高,应避免经常食用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和含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
1.3、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参加一定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对预防肥胖、锻炼循环系统的功能和调整血脂代谢均有禆益,是预防本病的一项积极措施。
1.4、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生活要有规律,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分睡眠。
1.5、提倡不吸烟,不饮烈性酒或大量饮酒。
1.6、积极治疗与本病有关的疾病,如高血压、脂肪症、高脂血症、痛风、糖尿病、肝病、肾病综合征和有关的内分泌病等。
2、动脉硬化的治疗方法
2.1、扩张血管,解除血管运动障碍。
2.1.1、单硝酸异山梨醇,每次20毫克,每日2-3次;缓释胶囊每次40毫克,每日1次。
2.1.2、硝基地平缓释片(拜新同),30毫克,每日1次。
2.1.3、地尔硫卓(合心爽缓释片)60毫克,每日1次。
2.2、调节血脂。在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的基础上,血脂仍高于正常时,可用调脂药。
2.2.1、降低甘油三脂的药物有:非诺贝特、阿伐他汀、吉非罗齐。
2.2.2、降低胆固醇的药物有:辛伐他汀、氟伐他汀、普伐他汀。
2.3、抗血小板粘附和聚集的药物可防止血栓形成,防止血管阻塞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常用药物有:肠溶阿司匹林、噻氯匹定等。
2.4、溶解血栓药和抗凝药。对动脉内血栓导致管腔狭窄或阻塞者,可用溶解血栓药、抗凝药,如尿激酶、重组组织型纤维旦白溶解酶原激活剂、肝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