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前期表现

轮状病毒前期表现

1、轮状病毒前期表现

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黄水、无粘液。

潜伏期通常为2至3天。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黄水、无粘液、脓、血、量,一般为5——10次/天,体重超过20倍的人/天。大多数伴有发热,体温在39.5到37.9.30%——50%例患儿早期呼吸症状。

成人感染者发热及呼吸道症状较儿童少。其他伴发症状有腹胀、腹鸣、腹痛和恶心、呕吐等。成人轮状病毒感染可有全身乏力、酸痛、头晕、头痛等症状。腹泻重者可发生等渗性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

体弱、老年人及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患者的症状较重。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病程较短,一般3——5天,多数具有自限性。免疫缺陷患者可发生慢性症状性腹泻。

2、轮状病毒的高发人群

轮状病毒(RV)属于呼肠病毒科、轮状病毒属。1975年由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正式命名。根据病毒的基因结构和抗原性将其分为A---G 7个群,其中A群轮状病毒的感染最常见,主要引起婴幼儿腹泻。B群轮状病毒仅在成人中暴发流行。D—G群只引起动物腹泻。在我国,0~2岁以内的婴幼儿人数约为4000万人(含新生儿),每年大约有1000万婴幼儿患轮状病毒感染性胃肠炎,占婴幼儿人数的1/4。轮状病毒有明显的季节性,秋冬交接时期多发,故又称“秋季腹泻”。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从而造成细胞损伤,引起腹泻。

3、轮状病毒的传播方式

主要经粪—口传播,亦可通过水源传播或呼吸道传播。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主要来源于孕产妇感染、产道感染及医院内感染。医院里可通过护理人员造成轮状病毒感染的传播。

轮状病毒腹泻的传染性

因为轮状病毒的传染性很强,在体外可以存活几个小时到几个月,在低温环境下存活时间更长。在急性期病人的大便里,每1克大便含有的病毒数量超过1000亿个,而且孩子在出现症状之前就可以排出病毒,一直持续到症状出现后10天,所以家庭、幼儿园里很容易相互传播。

新生儿因为从母亲那里带来的抗体还比较高,感染后常常没有症状或症状很轻,但早产儿因为没有获得足够的抗体,是个例外,出现重症表现的风险要高于足月儿。重症病例主要发生在3-24月之间的孩子,只有大约25%重症病例发生在2岁以后。大部分孩子要感染多次,但第一次感染的症状往往比后继的感染要重,后继的感染症状比较轻甚至没有症状,可能是因为首次感染产生了免疫保护。

怎么预防轮状病毒

感染轮状病毒后,多数小儿常常突然起病、发烧,很多患儿可出现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先是呕吐,接着大便次数增多,如“蛋花汤”样,有时带有少量黏液。整个病程大约3——8天。

儿科专家指出,对于感染轮状病毒的婴幼儿患者,临床没有特效药物治疗,所以预防和日常护理是关键。母乳喂养是预防小儿腹泻的最好办法。因母乳最适合婴幼儿的营养需要和消化能力,含有的免疫球蛋白还可防御病毒侵袭。但同时年轻妈妈必须注意哺乳时的卫生,喂奶前要用流动水洗手,最好用温开水清洗乳头。

此外,专家提醒家长不要擅自使用药物,抗生素对轮状病毒无效,抗生素的作用是杀灭细菌,对这种由病毒引起的腹泻是不起作用的,相反还可能造成小儿肠道正常菌群失调,加重腹泻症状;建议吃熟食,不吃生食;尽量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不接触患有腹泻的宝宝;室内可以熏一些艾叶和醋,保持一定的湿度;必要时可为孩子实施疫苗接种。

关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