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发病原因

中耳炎发病原因

1、中耳炎发病原因

1.1、呼吸道及鼻咽部感染:当儿童患有感冒、鼻炎、咽炎等呼吸道及鼻咽部等疾病时,而某些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流感等细菌病毒就会通过呼吸道等进入体内,常常会引起鼻咽部的分泌物增多,当鼻咽部存在大量细菌的时候,这些病原体就很容易进入耳部。

1.2、婴儿喂奶不当:如婴儿平躺着喝水、喝奶,水或奶会向鼻咽方向流入,从而进入咽鼓管,导致咽鼓管受感染,有导致中耳炎的危险。所以,宝宝喝奶或其他饮料时,要将他的头抬高一些,并随时给他擦掉流出来的水或奶。

1.3、外耳蔓延:有一些妈妈在给儿童掏挖耳朵,虽然十分谨慎小心,但是可能儿童的不安分等不小心损伤了外耳道黏膜或鼓膜,从而导致耳朵里的分泌物进入中耳,这些分泌物含有不少的细菌,使中耳受到感染,也有可能蔓延到中耳发生炎症。

2、中耳炎的症状表现

2.1、耳痛。慢性中耳炎患者可有隐隐耳痛,耳痛常为,慢性中耳炎患者的首发症状,疼痛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本病常伴有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2.2、耳聋。慢性中耳炎患者的耳聋轻重不一,因多是单耳发病,易被忽视。此种耳聋,多与病性的进展成正比,即病变较重,耳聋也加重。

2.3、耳鸣。慢性中耳炎患者常会,出现耳鸣症状,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有时会间断一下再次出现。

2.4、耳流脓。耳流脓是慢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脓液的性质可为粘液、粘脓或纯脓性。非危险型流脓较稀薄,无臭味。危险型流脓虽不多,但较稠,多为纯脓性,并伴有异臭味。

3、中耳炎的危害

3.1、若化脓性中耳炎不及时治疗的话,人体会出现发热、怕冷、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全身性中毒反应,耳痛尤其剧烈。如果是小儿,往往会使患儿从睡梦中痛醒、哭闹不安,当咳嗽、喷嚏、吞咽时,疼痛还会加重。

3.2、中耳炎也能导致癌症发生,变成中耳癌。中耳癌临床上所表现的症状有持续性耳痛,耳鸣,重听,剧烈时放射到面部,颞部或乳突部,流出恶臭水样血性分泌物,耳内有菜花样新生组织。这往往是因为中耳炎患者并发胆脂瘤或乳突炎后也没有及时的进行治疗,久而久之就恶化成癌了。

3.3、由于鼓室相隔头颅很近,所以若不及时治疗中耳炎的话很有可能并发如脑膜炎、脑脓肿、血栓性静脉炎等严重病症造成生命威胁,尤其是那些严重高热、呼吸衰竭的病人必须紧急处理,不然很有可能死亡。

中耳炎的治疗方法

1、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

2、药物治疗:单纯型以局部用药为主: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如0.2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氧氟沙星滴耳液、聪聪滴耳油能治疗中耳炎及外耳道炎等预防复发达到根治。

3、滴耳法:病人取坐位或卧位,患耳朝上。将耳廓向后上方轻轻牵拉,向外耳道内滴入药液3~4滴。然后用手指轻按耳屏数次,促使药液经鼓膜穿孔流入中耳。数分钟后方可变换体位。注意滴耳药液应尽可能与体温接近以免引起眩晕。

4、鼓膜大穿孔影响听力,在干耳后2个月左右可行鼓膜修补术或鼓室成形术。

5、骨疡型中耳炎,引流通畅者,以局部用药为主,但应注意定期复查。引流不畅或疑有并发症者及胆脂瘤型中耳炎,应及早施行改良乳突根治术或乳突根治术,彻底清除病变,预防并发症。

中耳炎的护理措施

1、吹干耳朵

每当你弄湿耳朵,不论是否有感染的迹象,应记得去除耳朵内的水分。将外耳向上及向外拉,使耳道伸直。让吹风机距离耳朵5—10厘米之远,向耳内吹。以暖风或冷风吹30秒。如此可以消除细菌及霉菌生长的温湿环境。

2、游泳时请戴耳塞

爱游泳的人不要因为怕患中耳炎就不下水,你可以戴上柔软的耳塞,并选择干净的游泳池,不要在肮脏的水域游泳。洗头发或洗澡时,也别忘了戴耳塞。如果你容易患中耳炎,则保持耳朵干燥是特别要紧的。

3、勿经常清除耳垢

耳垢有若干用途,包括提供良性菌栖身处。这是耳内天然的防御措施,勿用棉花棒挖除。此外,被耳垢覆盖的耳道有防潮功效。

关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