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氨酶正常值

转氨酶正常值

1、转氨酶在肝功能化验中一般包括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

2、谷草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内,当肝脏发生严重坏死或破坏时,就会引起谷草转氨酶在血清中浓度偏高,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为0~50μ/L,假如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谷/丙比值1时,就提示有肝实质性损害。

3、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内,只要有1%的肝细胞坏死,就可以使血清酶增高一倍。谷丙转氨酶的正常参考值为0.0~40.0U/L,假如超出正常范围,医生会建议再查一次,排除由于实验室设备故障和操纵错误等因素造成误差的可能。假如谷丙转氨酶水平还高,多半是由病毒性肝炎或其他肝病所致。

转氨酶升高就意味着肝病

转氨酶是反映肝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被称为肝脏健康的“晴雨表”。但转氨酶升高是否就意味得了肝病?对此专家表示,很多情况下转氨酶水平并不能代表肝功能好坏。

转氨酶正常,肝损害持续存在某些肝炎患者,如慢性乙肝患者,他们的肝炎病毒指标一直是“阳性”,但转氨酶从来没有升高过。这样的患者如果做肝脏活组织检查可以发现,他们的肝脏炎症反应其实很严重,甚至有的已经发展成为肝硬化或肝癌。

黄疸很深,转氨酶不高或正常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胆道阻塞。胆汁排泄不畅,肝功能检查时常常胆红素很高,但转氨酶不高或仅轻度升高,可见于胆管结石、胆道和胰头周围的肿瘤患者;二是重型肝炎。患病早期,转氨酶和胆红素均会有所升高,但随着病情进展,胆红素会越来越高,转氨酶反而下降至正常,医学上称为“胆酶分离”,这是病情恶化的信号;三是瘀胆型肝炎。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以肝内小胆管损害为主,导致胆汁分泌异常,如少数急性黄疸型肝炎、药物性肝炎等。

转氨酶很高,肝损害只是一过性,这种情况一般不会给肝功能造成很大影响,后果也不是很严重,如某种药物引起的肝损害。

转氨酶长期异常,但水平不高这种情况多见于慢性肝炎患者,包括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等,他们的转氨酶水平大多在100—200u/l(正常值为0—40u/l);另外,脂肪肝患者的转氨酶一般也会稍高于正常水平,但不会超过100u/l。

转氨酶的认知误区

误区一:转氨酶高就是肝炎

引起转氨酶升高的原因很多,除肝炎外,急性软组织损伤、喝酒、剧烈运动、过度疲劳、某些损肝药物,或患胆胰疾病、心肌炎、心肌梗塞及大叶性肺炎等感染性疾病,都可使转氨酶升高。所以,单纯的转氨酶偏高不一定就是肝炎。

误区二:黄疸很深,只要转氨酶正常就问题不大

急性重症肝炎、肝衰竭时,由于正常肝细胞较少,所以释放到血液中的转氨酶反而减少,出现“胆酶分离”现象,即胆红素很高,但是转氨酶反而下降甚至正常,其实,这是临床上非常危险的征象,死亡率达60%以上。另外,胆管梗阻、瘀胆型肝炎,也可出现黄疸很深,但转氨酶不高的情况。

误区三:转氨酶越高,病情越重

急性肝炎时,转氨酶往往很高,可达2000单位/升以上(正常值<40单位/升),但大多预后良好。而慢性乙肝的转氨酶大多轻度升高(300单位/升以下),有的甚至正常,但实际上却要严重得多,容易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误区四:转氨酶正常,肝病就好了

转氨酶升高是肝损伤的标志,但转氨酶降下来了并不意味着“肝病就好了”。如慢性乙肝、丙肝、自发免疫性肝炎及长期饮酒者,转氨酶往往正常或仅轻度升高,但实际上肝脏已经发生了严重病变。例如某些肝硬化、肝癌患者,肝功能很糟糕,但转氨酶仍正常。

误区五:转氨酶正常就可停药

慢性乙肝患者的转氨酶经常发生“波动性”改变,即使不治疗也会缓解,甚至正常;而丙肝患者的转氨酶常是正常的,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同样会进展为肝硬化、肝癌。停药前可以考虑转氨酶水平,但它不是停药的唯一指标,否则可能引发病情反弹。

关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