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高血壓

原發性高血壓的概述

1、定義

基于目前的醫學發展水平和檢查手段,能夠發現導致血壓升高的確切病因,稱之為繼發性高血壓;反之,不能發現導致血壓升高的確切病因,則稱為原發性高血壓。高血壓人群中多數為原發性高血壓,但明確診斷原發性高血壓,需首先除外繼發性高血壓。目前認為,繼發性高血壓占高血壓人群的5%~10%,但隨著醫學發展水平和檢查手段的不斷進展,繼發性高血壓的比例將不斷增加,原發性高血壓的比例會不斷下降。

2、別稱

3、發病部位

心、腦、腎和視網膜等

4、傳染性

無傳染性

5、高發人群

中老年人

6、科室

心內科

原發性高血壓的典型症狀

1、原發性高血壓的典型症狀

大多數原發性高血壓見于中老年,起病隱匿,進展緩慢,病程長達十多年至數十年,初期很少有症狀,約半數患者因體檢或因其他疾病就醫時測量血壓后,才偶然發現血壓增高,不少病人一旦知道患有高血壓后,反而會產生各種各樣神經症樣症狀,諸如頭暈、頭脹、失眠、健忘、耳鳴、乏力、多夢、易激動等,1/3~1/2高血壓患者因頭痛、頭脹或心悸而就醫,也有不少病人直到出現高血壓的嚴重并發症和靶器官功能性或器質性損害,出現相應臨床表現才就醫。

2、原發性高血壓的分類

按病因分類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症狀性)兩大類。

按血壓水平分類根據1999年WHO-ISH《高血壓治療指南》,高血壓是指在未服用抗高血壓藥物的情況下,18歲以上成人收縮壓≥140mmHg(18.7kPa)和(或)舒張壓≥90mmHg(12.0kPa)。

成人自測血壓135/85mmHg(18.0/11.3kPa)為正常值,24h血壓監測白天<135/85mmHg(18.0/11.3kPa),夜間睡眠時<120/75mmHg(16.0/10.0kPa)為正常值,超過上述數據即為高血壓。

原發性高血壓的病因病機

高血壓是常見慢性疾病,也是心腦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腎臟病是其主要并發症。引起高血壓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心理、生理及社會因素等。女性在更年期以前,患高血壓的比例較男性略低,但更年期后則與男性患病的概率無明顯差別,甚至高于男性。此外,長期精神緊張、性格變化、體重指數增加與日常飲食與高血壓也密切相關。

原發性高血壓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在診斷高血壓病進行鑒別診斷時一定要牢記兩個多數:一是高血壓人群中多數為原發性高血壓;二是繼發性高血壓患者中,多數病因與腎臟有關,包括腎實質(腎實質性高血壓、腎素瘤等)、腎動脈(腎血管性高血壓),以及與腎上腺皮質有關的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與腎上腺髓質有關的嗜鉻細胞瘤。對高血壓患者作鑒別診斷時,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實施每一種繼發性高血壓的每項鑒別診斷措施。因此,應該有一定的思路和程序,也就是對具有不同臨床特點的高血壓患者,想到不同的引起高血壓的病因,再采用某些特殊的檢查方法加以排除或證實,從而使高血壓的病因得以明確,同時減少病人不必要的痛苦和經濟負擔。

原發性高血壓的并發症

高血壓的并發症按受損的靶器官分為心臟、腦血管、腎臟、眼底、大動脈及周圍動脈閉塞等。

原發性高血壓的防治方案

1、原發性高血壓的預防方法

高血壓病的預防不僅要降低高血壓病患病率,更重要的是減少或延緩心、腦血管并發症的出現。高血壓病預防分為三級:一級預防即針對高血壓病高危人群,也針對普通人群,是在存在危險因素而尚未發生高血壓時采取預防措施。二級預防是針對已診斷高血壓病患者進行系統地有計劃地全面治療,以防止病情加重或發生并發症,實質上就是動脈硬化、腦卒中、冠心病等的一級預防。三級預防是指高血壓病危重患者的搶救,防止并發症的發生,減少死亡,同時也包括搶救成功后的康復治療。顯然,高血壓病預防重點在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

2、原發性高血壓的治療方法

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主要目標是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血管并發症發生與死亡的總體危險。基本原則包括:高血壓是一種以動脈血壓持續升高為特征的進行性“心血管綜合征”,常伴有其他危險因素、靶器官損害或臨床疾患,需要進行綜合干預。抗高血壓治療包括非藥物和藥物兩種方法,大多數患者需長期、甚至終身堅持治療。定期測量血壓;規范治療,改善治療依從性,盡可能實現降壓達標;堅持長期平穩有效地控制血壓。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