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腸炎

急性腸炎的概述

1、定義

腸炎是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等引起的小腸炎和結腸炎。臨床表現主要有腹痛、腹瀉、稀水便或黏液膿血便。部分病人可有發熱及里急后重感覺,故亦稱感染性腹瀉。腸炎按病程長短不同,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慢性腸炎病程一般在兩個月以上,臨床常見的有慢性細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血吸蟲病、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和限局性腸炎等。

2、別稱

急性胃腸炎

3、發病部位

腹部

4、傳染性

無傳染性

5、高發人群

所有人群

6、科室

消化內科

急性腸炎的典型症狀

1、急性腸炎的典型症狀

惡心、嘔吐,嘔吐物為未消化的食物,吐后感覺舒服。腹瀉伴發腸炎者出現腹瀉,隨胃部症狀好轉而停止,可為稀便和水樣便。脫水,嘔血與便血。常有發熱、頭痛、全身不適。

2、急性腸炎的分類

無分類。

急性腸炎的病因病機

細菌和毒素的感染

常以沙門菌屬和嗜鹽菌(副溶血弧菌)感染最常見,毒素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常見,病毒亦可見到。常有集體發病或家庭多發的情況。如吃了被污染的家禽、家畜的肉、魚;或吃了嗜鹽菌生長的蟹、螺等海產品及吃了被金黃色葡萄球菌污染了的剩菜、剩飯等而誘發本病。

物理化學因素

進食生冷食物或某些藥物如水楊酸鹽類、磺胺、某些抗生素等;或誤服強酸、強堿及農藥等均可引起本病。

急性腸炎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因病原不同而異。一般應根據病史和臨床表現初步加以判斷。進一步確診需依賴實驗室檢查。細菌性腸炎可作嘔吐物及大便培養,獲得病原菌即可確診。有些病原菌如沙門菌感染可作血培養。病毒性腸炎可用電子顯微鏡、免疫電鏡、免疫熒光及血清學檢查如補體結合試驗、酶聯免疫吸附法及放射免疫法等檢查病毒的抗原和抗體。寄生蟲性腸炎可直接鏡檢,尋找病原體及其蟲卵。真菌性腸炎可從大便中直接涂片,在顯微鏡下檢查真菌或作大便真菌培養。

急性腸炎的并發症

根據引起腸道炎症的病因不同,并發症也不同。主要并發症包括:出血、穿孔、中毒性腸擴張、息肉增生或癌變等。

急性腸炎的防治方案

1、急性腸炎的預防方法

要加強鍛煉,增強體質。勿進食病死牲畜的肉和內臟。肉類、禽類、蛋類等要煮熟后方可食用。不吃腐敗變質的食物,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燙洗,要養成飯前便后洗手的良好習慣。加強食品衛生管理,變質及被沙門菌屬污染食品不準出售。認真注意食品制作衛生,防止食品被污染。做好水源保護,飲水管理和消毒。

2、急性腸炎的治療方法

病毒性腸炎一般不需病原治療,可自愈。細菌性腸炎,最好根據細菌藥物敏感試驗結果選用抗菌藥。患細菌性痢疾時,因痢疾桿菌對常用抗菌藥廣泛耐藥,一般可選用復方磺胺甲基異唑(復方新諾明)、吡哌酸、慶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空腸彎曲菌腸炎可用紅霉素、慶大霉素、氯霉素等治療。耶爾森小腸結腸炎桿菌腸炎一般應用慶大霉素、卡那霉素、復方磺胺甲基異唑、四環素、氯霉素等。沙門菌腸炎輕型病人可不用抗菌藥,重型病人可用氯霉素或復方磺胺甲基異唑。侵襲性大腸桿菌性腸炎用新霉素、粘菌素和慶大霉素等治療,可獲良好效果。阿米巴痢疾、雅爾氏鞭毛蟲和滴蟲引起的腸炎,可用甲硝噠唑(滅滴靈)治療。血吸蟲病可用吡喹酮治療。白色念珠菌腸炎以制霉菌素口服,療效較好。伴有全身性真菌感染者,則需應用二性霉素B治療。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