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癲癇

小兒癲癇的概述

1、定義

癲癇俗稱“羊兒風”,是小兒時期常見的一種病因復雜的、反復發作的神經系統綜合征。是由陣發性、暫時性腦功能紊亂所致的驚厥發作。病因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的肌肉抽搐、意識、感覺及情感等方面短暫異常。主要因小兒神經系統發育不鍵全,大腦皮層受到刺激產生過度異常放電所致。驚厥時絕大多數小兒不省人事、兩眼緊閉或半睜,眼球上翻、牙關緊閉、口角抽動、頭向后仰,四肢反復屈伸,口唇青紫,身體強直,持續十幾秒鐘到數分鐘。癲癇是一種慢性疾病,小兒癲癇病因多樣,臨床表現各異,首先要查明病因確定診斷。選擇恰當的適宜的治療,患兒遵照醫生囑咐按時、按量服藥,絕大多數患兒病情得到控制或治愈。

2、別稱

羊角風、羊癲風

3、發病部位

腦神經元

4、傳染性

無傳染性

5、高發人群

兒童

6、科室

兒科

小兒癲癇的典型症狀

1、小兒癲癇的典型症狀

包括認知障礙,記憶力障礙,情感問題(恐懼,憤怒),錯覺(視物變大,變小)及幻覺。

2、小兒癲癇的分類

原發性癲癇、繼發性癲癇、隱源性癲癇。

小兒癲癇的病因病機

癲癇的病因復雜多樣,構成癲癇發作的因素包括遺傳因素、腦內致癇性損傷因素、誘發性因素等,病因與年齡因素比較明顯。在臨床上通常分為以下三大類:

原發性癲癇(primary epilepsy):原發性癲癇又稱特發性癲癇,主要由遺傳因素決定的,而找不到其他病因,往往有年齡特點。隨著醫學科學的不斷進步,先進醫療儀器的問世,腦部病變的檢出率大大提高,原發性癲癇的診斷率不斷減少,占全部性癲癇的40%~50%。原發性癲癇可表現為全身性發作或部分性發作,但全身性癲癇的遺傳性因素高于部分性癲癇。EEG背景波正常,呈特定部位限局性或雙側對稱同步癇樣放電。原發性癲癇是癲癇遺傳學研究的主要對象。

繼發性癲癇(secondary epilepsy):繼發性癲癇又稱症狀性癲癇,指找得到明確病因的癲癇。小兒繼發性癲癇常見病因有腦發育異常如腦回畸形、灰質異位;各種原因導致的腦損傷如圍生期損傷、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或后遺症、頭部外傷、中毒、水電解質紊亂、內分泌功能紊亂、低血糖、維生素缺乏等;腦血管病變如顱內出血、血管內膜炎、血栓、梗死、血管畸形等;以及其他代謝性、腦變性和全身性疾病;另外一些與遺傳有關的代謝性疾病及綜合征常合并癲癇如神經皮膚綜合征(常見結節性硬化、多發性神經纖維瘤病和腦三叉神經血管瘤病)、Rett綜合征、Angelman綜合征、線粒體腦病、假性甲狀旁腺功能低下等均可有癲癇發作。這類癲癇可有多種形式的臨床發作,除有限局性腦電異常外,EEG背景波多異常,并有大量的癇樣發電。

隱源性癲癇(cryptogenic epilepsy):隱源性癲癇推測為症狀性,但以目前的認識水平尚未發現病因。隨著腦部影像技術深入,可能在今后用更先進方法找到病因,或有一部分病人隨著疾病的進展,病因可能顯露出來。

小兒癲癇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小兒癲癇在一般情況下,實驗室常規檢查正常,驚厥反復、長時間發作可致低氧血症、代謝性酸中毒等。

其中,必要的實驗室檢查:如血生化檢查(血鈣、血糖、電解質及其他生化物質等)、腦脊液檢查、先天性遺傳及代謝疾病血液與尿液篩查試驗,神經免疫功能檢查,染色體分析和基因定位檢查、皮膚及肌肉活體組織檢查等。

小兒癲癇的并發症

意識喪失,常致各種外傷,甚至造成意外死亡,驚厥持續狀態可致腦水腫、腦損傷。

小兒癲癇的防治方案

1、小兒癲癇的預防方法

癲癇的病因及發病機制復雜,預防較困難。同時目前的癲癇患者中約有70%的病因不明,而使預防無法進行。而相當一部分症狀性癲癇,盡管原因明確,預防也是困難的,如腦腫瘤、動靜脈畸形等。同時癲癇發作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至少包括驚厥閾值(與遺傳因素有關)、神經系統病變和誘發因素,這也增加了預防的困難。但這絕不意味著在癲癇的預防方面無能為力。

從病因角度出發,一些諸如產期護理不當、顱內感染、新生兒和年幼兒童的傳染性疾病、嬰兒脫水、未控制的高熱驚厥和頭部外傷等而致的癲癇,可依靠相應的措施預防其發生。對癲癇患者及時合理的治療可防止頑固性癲癇及一系列軀體和社會心理障礙的出現,對患者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而一些有明顯誘發因素的癲癇,可通過仔細地尋找和避免誘發因素而防止癲癇的發生,即癲癇發作的預防。

2、小兒癲癇的治療方法

兒童癲癇可選擇藥物和外科手術、神經調控等方式來治療。無明確病因的癲癇首選藥物治療,對于有明確病因引起的癲癇,如局灶皮質發不良,腦顏面血管瘤病,建議早期手術治療,此類繼發性癲癇,自愈可能性極低,早期手術治療后腦功能可進一步代償發育。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