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縮性胃炎

萎縮性胃炎的概述

1、定義

萎縮性胃炎也稱慢性萎縮性胃炎,以胃黏膜上皮和腺體萎縮,數目減少,胃黏膜變薄,黏膜基層增厚,或伴幽門腺化生和腸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統疾病。常表現為上腹部隱痛、脹滿、噯氣,食欲不振,或消瘦、貧血等,無特異性。是一種多致病因素性疾病及癌前病變。

2、別稱

慢性萎縮性胃炎。

3、發病部位

胃部。

4、傳染性

無傳染性。

5、高發人群

所有人群。

6、科室

消化內科。

萎縮性胃炎的典型症狀

1、萎縮性胃炎的典型症狀

萎縮性胃炎以病情遷延、長期消化不良為特征,多數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無症狀,部分患者可出現上腹不適、腹痛、飽脹、噯氣、反酸、惡心等症狀。此外,萎縮性胃炎還具有惡變傾向、家族聚集傾向,需引起高度重視。如果患者出現胃部不適,且持續時間較長,建議及時到院做相關胃腸道檢查,及時治療。

2、萎縮性胃炎的分類

2.1、A型萎縮性胃炎病變主要見于胃體部,多彌漫性分布,胃竇粘膜一般正常,血清壁細胞抗體陽性,血清胃泌素增高,胃酸和內因子分泌減少或缺少,易發生惡性貧血,又稱為自身免疫性胃炎。

2.2、B型萎縮性胃炎病變多見于胃竇部,呈多灶性分布,血清壁細胞抗體陰性,血清胃泌素多正常,胃酸分泌正常或輕度減低,無惡性貧血,較易并發胃癌,這是一種單純性萎縮性胃炎。

萎縮性胃炎的病因病機

1、幽門螺桿菌(Hp)感染

在60%~90%的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中可培養出Hp,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

2、飲食習慣

吸煙,飲酒,食物刺激,損壞胃黏膜的藥物等。

3、免疫因素

在萎縮性胃炎,特別是胃體胃炎患者的血液、胃液或在萎縮黏膜的漿細胞內,常可找到壁細胞抗體或內因子抗體,故認為自身免疫反應是萎縮性胃炎的有關病因。

4、膽汁或十二指腸液反流。

5、體質因素

臨床統計結果顯示本病的發生與年齡呈顯著的正相關。年齡愈大,胃黏膜機能“抵抗力”也愈差,容易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響而造成損傷。

6、遺傳因素

在A型萎縮性胃炎發病中的地位已被證實,在惡性貧血家庭成員中PCA、IFA陽性率高,萎縮性胃炎常見。

7、金屬接觸

鉛作業工作者胃潰瘍發病率高,胃黏膜活組織檢查發現萎縮性胃炎發病率也增高。除鉛外很多重金屬如汞、銅及鋅等對胃黏膜都有一定的損傷作用。

8、放射

放射治療潰瘍病或其他腫瘤,可使胃黏膜損傷甚至萎縮。

9、缺鐵性貧血

很多事實說明缺鐵性貧血與萎縮性胃炎關系密切。

10、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繼續等。

萎縮性胃炎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1、檢查項目

1.1、胃粘膜顏色變淡:呈淡紅,灰黃,重者呈灰白或灰藍色,可為彌漫性,也可呈局限性斑塊狀分布,周邊境界不清,可表現為紅白相間,以白為主,它是粘膜萎縮鏡下最早表現。

1.2、粘膜下血管透見:粘膜萎縮使粘膜下血管可見,萎縮初期可見粘膜內暗紅色網狀細小血管,嚴重者可見粘膜的藍色樹枝狀較大靜脈,血管顯露是慢性萎縮性胃炎的重要內鏡特征,但應注意,在正常胃底部過度充氣使胃內壓過高時,胃粘膜可透見血管網。

1.3、粘膜皺襞細小甚至消失,當注氣入胃后,皺襞很快消失,空氣排除后,皺襞恢復較慢,且胃內分泌物少,有時粘膜干燥,反光減弱。

1.4、當慢性萎縮性胃炎伴有腺體頸部過渡增生或腸上皮化生時,粘膜表面粗糙不平,呈顆粒狀或結節狀,有時可見假息肉形成,而粘膜下血管顯露的特征常被掩蓋,鏡下肉眼觀察雖可初步判斷腸上皮化生,但必須經胃粘膜病理檢查才能確診。

1.5、萎縮粘膜脆性增加,易出血,并可有糜爛灶。

1.6、慢性萎縮性胃炎可同時伴有慢性淺表性胃炎的表現,如充血紅斑,附著粘液,以及反光增強等,若以淺表性胃炎的改變為主,稱淺表萎縮性胃炎,以慢性萎縮性胃炎改變為主,則稱萎縮淺表性胃炎。

2、診斷鑒別

A型萎縮性胃炎系自身免疫性疾病,自體抗體陽性,由于自身免疫性損傷發生在壁細胞,故病變以胃體部較重,胃體腺被破壞而萎縮,故胃泌酸功能明顯降低或無酸,并因此而引起血清胃泌素水平增高,最后可發展成胃萎縮,食物中VitB12可與壁細胞分泌的內因子(IF)結合成內因子維生素B12復合物,它有助于VitB12的吸收,在A型萎縮性胃炎患者血清中均可發現內因子抗體(IFA),主要為IgG,有結合型和阻斷型之分,結合型IFA可與內因子或內因子維生素B12復合物結合,而阻斷型IFA阻斷內因子與維生素B12結合,從而影響維生素B12的吸收,A型患者常伴惡性貧血(16%),而其中60%的惡性貧血有阻斷型IFA,我國萎縮性胃炎主要見于胃竇部,發生于胃體者少,這與我國很少有惡性貧血相符合。

B型萎縮性胃炎并非免疫性疾病,自身抗體呈陰性,其發病與十二指腸液返流或其他化學,物理損傷有關,胃竇部粘膜較胃體部粘膜通透性更強(H+逆彌散的能力胃竇部強于胃底部20倍),由于胃竇的粘膜屏障作用比其他部位小,加以易受十二指腸液及其內容物返流的影響,故胃竇部最易受累,胃體部病變輕,故胃泌酸功能一般正常,胃竇部病變損害了幽門腺中的G細胞,胃泌素分泌減少,故一般血清胃泌素水平低下,萎縮性胃炎的癌變以B型為主,其癌變過程可長達10多年或更久。

萎縮性胃炎的并發症

1、貧血

1.1、巨幼紅細胞貧血,即惡性貧血,患者具有貧血表現,頭暈、乏力、心悸、面色蒼白。

1.2、缺鐵性貧血,一是慢性失血所致;二是萎縮性胃炎患者吃飯少,營養不足引起;三是胃酸缺乏引起。

2、胃潰瘍

胃潰瘍與淺表性胃炎、糜爛性胃炎同在,存在明顯的炎症刺激,胃黏膜萎縮變薄,并發糜爛、潰瘍,應及時進行胃鏡檢查,以免延誤診治。

3、胃出血

萎縮性胃炎出血并不少見,黏膜萎縮變薄、血管顯露、粗糙食物磨搓、黏膜糜爛出血,以黑便為主要表現,若出血量大時可突然吐血,重者頭暈,心慌、眠黑、大汗、甚至休克等。

4、胃癌前期

據國際衛生組織統計,在胃癌高發區,經10-20年隨訪,平均胃癌發生率約為10%。很大一部分人的發展過程為: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胃癌,可見萎縮性胃炎的癌變與異形增生密切相關。

萎縮性胃炎的防治方案

1、萎縮性胃炎的預防方法

1.1、所食食品要新鮮并富于營養,保證有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及鐵質攝入。按時進食,不暴飲暴食,不吃過冷或過熱的食物,不用或少用刺激性調味品如鮮辣粉等。

1.2、節制飲酒,不吸煙,以避免尼古丁對胃粘膜的損害;避免長期服用消炎止痛藥,如阿斯匹林及皮質激素類藥物等,以減少胃粘膜損害。

1.3、對淺表性胃炎應該堅持治療。

1.4、定期檢查,必要時作胃鏡檢查。

1.5、遇有症狀加重、消瘦、厭食、黑糞等情況時應及時到醫院檢查。

2、萎縮性胃炎的治療方法

2.1、一般治療

戒煙忌酒,避免使用損害胃黏膜的藥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紅霉素等,飲食宜規律,避免過熱、過咸和辛辣食物,積極治療慢性口、鼻、咽部感染病灶。

2.2、弱酸治療

經五肽胃泌素試驗測定證實低酸或無酸患者可適量服用米醋,每次1~2匙,一天3次;或10%稀鹽酸0.5~1.0ml,飯前或飯時服,同時服用胃蛋白酶合劑,每次10ml,1天3次;亦可選用多酶片或胰酶片治療,以改善消化不良症狀。

2.3、抗幽門螺桿菌治療

萎縮性胃炎時,胃酸降低或缺乏,胃內細菌孽生,尤其是幽門螺桿菌檢出陽性率很高。應行抗Hp治療。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