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癌
腸癌的概述
1、定義
腸癌為結腸癌和直腸癌的總稱,腸癌是指大腸粘膜上皮在環境或遺傳等多種致癌因素作用下發生的惡性病變預后不良,死亡率較高。腸癌是胃腸道中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僅次于胃和食管癌,是大腸癌的最常見部分(占60%左右)。絕大多數病人在40歲以上,30歲以下者約占15%。男性較多見,男女之比為2-3:1,腸癌應以積極預防為主。腸癌初期以便血為主,其次是大便習慣改變,排便不盡感,里急后重等,此外還極易引起梗阻現象,產生腸道刺激症狀等。
2、別稱
無。
3、發病部位
腸。
4、傳染性
無傳染性。
5、高發人群
中老年人。
6、科室
腫瘤科、胃腸外科。
腸癌的典型症狀
早期症狀:初期以便血為主,其次是大便習慣改變,排便不盡感,里急后重等,此外還極易引起梗阻現象,產生腸道刺激症狀等;以無痛便血為主,血液呈紅色或鮮紅色,與早期內痔的症狀非常相似。
晚期症狀:一般常見的食欲不振、體重減輕、貧血等全身症狀外,尚有排便次數增多,排便不盡、便意頻繁、里急后重等癌腫局部刺激症狀。癌腫增大可致腸腔狹窄,出現腸梗阻征象;侵犯周圍組織器官,如膀胱和前列腺等鄰近組織,引起尿頻、尿急和排尿困難。侵及骶前神經叢,出現骶尾和腰部疼痛;便血多為暗紅色,混有糞便之粘液血便或膿血便。
腸癌的病因病機
盡管目前對大腸癌確切的病因仍不清楚,但臨床發現下列因素能大大增加大腸癌發生的危險生,它們包括:
年齡:
隨著年齡的增加,各種致病因素對大腸黏膜刺激的時間也隨之增長,大多數患者在50歲以后發病;
家族史:
如果某人的一級家屬,比如說父母,得過結直腸癌的,他在一生中患此病危險性比普通人群要高8倍[如果您的某位直系家屬(父母、兄弟姐妹或子女)不到50歲時患上大腸癌,或者在父系家族或母系家族中有兩人及以上者患大腸癌,這時您就算是有大腸癌家族史]。大約1/4的新發患者有結直腸癌的家族史;
結腸炎性疾病史:
某些結腸疾病如克羅恩病或潰瘍性結腸炎可能增加結直腸癌的發病機會。他們結腸癌的危險性是常人的30倍;
大腸息肉史:
大部分結直腸癌是從小的癌前病變發展而來,它們被稱為息肉。其中絨毛樣腺瘤息肉更容易發展成癌,惡變的機會約為25%;管狀腺瘤樣息肉惡變率為1-5%;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及遺傳性非息肉病性大腸癌等都是由于相應的基因發生突變導致的,這類患者不僅發病幾率明顯增加,并且發病年齡更小。
腸癌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糞便檢查:糞便隱血試驗對本病的診斷雖無特異性,但方法簡便易行,可作為普查篩選手段,或可提供早期診斷的線索。
直腸指診:我國下段直腸癌遠比國外多見,占直腸癌的人有很多,因此絕大部分直腸癌可在直腸指診時觸及。
乙狀結腸鏡檢查:國內的大腸癌發生在直腸和乙狀結腸,常用的乙狀結腸鏡管長30cm,可直接發現肛管、直腸和乙狀結腸中段以下的腫瘤。
纖維結腸鏡檢查:可清晰地觀察全部結腸,并可在直視下鉗取可疑病變進行病理學檢查,有利于早期及微小結腸癌的發現與癌的確診,進一步提高了本病的診斷正確率,是大腸癌最重要的檢查手段。
大腸癌症狀一般在早期表現的不是很明顯,進展期大腸癌常有程度不同的臨床表現。此時只要提高警惕,詳細詢問病史,認真體格檢查,輔以實驗室、內鏡和X線等檢查,作出正確診斷并不困難。
腸癌的并發症
便血因病變距肛門較近,血色多呈鮮紅色或暗紅色,且往往是血、便分離。只在出血量較多時才可見大便呈棕紅色、果醬樣。
貧血當長期慢性失血超過機體造血的代償功能時,病人即可出現貧血。
腫瘤阻塞當腫瘤長至相當體積或浸潤腸壁肌層時,可引起腸管狹窄,腸腔變小,腸內容通過受阻。腸膨脹、體液丟失、電解質紊亂、感染和毒血症
穿孔當癌灶呈深潰瘍穿透腸壁時可發生穿孔。
當腫瘤浸潤或壓迫坐骨神經或閉孔神經根(腰骶叢)時還可出現坐骨神經痛或閉孔神經痛。
腸癌的防治方案
1、腸癌的預防方法
科學安排每日三餐飲食,注意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以促進腸胃的蠕動。特別是粗纖維食物的攝入,有助于腸胃的清空和排泄。
要堅持有所運動,注意標準體重的保持。
平時要定期檢查。
積極注意防治腸道的疾病,比如各種腸息肉和慢性腸炎等的預防,對于腸道的息肉應及早處理。
2、腸癌的治療方法
手術是大腸癌的主要治療手段。按照治療目的,手術可分為根治性和姑息性兩種。
放療主要是針對直腸癌而言,能夠加強局部控制,減少復發。術前放療還有助于提高切除率和保肛率。術后繼續放療可減少復發。
化療在大腸癌治療中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術前化療可以使病灶縮小,增加手術切除率;其次,術后化療作為手術的輔助治療,可以殺滅殘存病灶,減少復發和轉移,從而達到根治大腸癌的目的;最后,對于晚期大腸癌患者,化療可以作為姑息性的治療手段,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延長存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