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衰竭

慢性腎衰竭的概述

1、定義

慢性腎衰竭(CRF)是指各種原因造成慢性進行性腎實質損害,致使腎臟明顯萎縮,不能維持基本功能,臨床出現以代謝產物潴留,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失調,全身各系統受累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征。

2、症狀部位

腎。

3、症狀科室

腎內科。

4、常見病因

4.1、腎臟疾病:是導致尿毒症發生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原因。各類腎病,如沒有有效控制病情,最終結局都將是發生尿毒症,如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腎結石、尿路梗阻、腎血管疾病、遺傳性腎病、腎腫瘤等。

4.2、其他伴隨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紅斑狼瘡、過敏性紫癜等,隨著病程遷延均可發生腎損害,進一步就可惡化為尿毒症。其中,糖尿病腎病和高血壓腎病是最常見和最嚴重的繼發性腎病類型,是此類因素導致慢性腎衰竭發生的主要原因。

4.3、藥物損傷腎臟而導致尿毒症發生:抗生素、部分抗炎藥、醫用造影劑、抗腫瘤藥物以及部分中藥等均屬于腎毒性藥物,容易對腎臟造成損傷,由此引發尿毒症形成。

慢性腎衰竭的原因及發病機制

1、腎單位血液動力學改變腎實質減少后,剩余健存的腎單位血液動力學發生改變,表現為腎小球毛細血管內壓和流量增加,即引起腎小球高灌注和高濾過,在此情況下,腎組織內血管緊張素ⅱ水平增高引起高血壓,腎小球肥大最后導致腎小球硬化,此外,at-ⅱ參與了細胞外基質合成以及各種炎症因子的表達,促進腎小球硬化。

2、腎小球基膜通透性改變由于腎小球基膜病變,使大量蛋白濾出造成系膜、腎小球上皮細胞及腎小管間質受損,導致腎小球纖維化,腎單位進一步減少。

3、脂質代謝紊亂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增加,可促進腎小球進行性硬化而發生慢性腎衰竭。

4、腎小管的高代謝腎單位減少后,腎小管高代謝可使健存腎單位內氧自由基天生增加,自由基清除物減少,導致細胞損害,進一步損害腎單位。

5、尿毒症毒素包括尿毒、腸細菌代謝產物,如酚類及胺類、中分子物質(分子質量為0.5-5kda)、大分子物質(分子質量為5-50kda),如甲狀旁腺激素、胰島素等。

慢性腎衰竭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1、慢性腎衰竭的檢查方法

1.1、常用的實驗室檢查

項目包括尿常規、腎功能、24小時尿蛋白定量、血糖、血尿酸、血脂等以及血電解質(K,Na,Cl,Ca,P,Mg等)、動脈血液氣體分析、腎臟影像學檢查等。

檢查腎小球濾過功能的主要方法有:檢測血清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放射性核素法測GFR等。對不同人群來說,其Scr、Ccr值可能有顯著差別,臨床醫師需正確判斷。

1.2、影像學檢查

一般只需做B型超聲檢查,以除外結石、腎結核、腎囊性疾病等。某些特殊情況下,可能需做放射性核素腎圖、靜脈腎盂造影、腎臟CT和磁共振(MRI)檢查等。腎圖檢查對急、慢性腎衰的鑒別診斷有幫助。如腎圖結果表現為雙腎血管段、分泌段、排泄功能均很差,則一般提示有CRF存在;如腎圖表現為雙腎血管段較好,排泄功能很差,呈“梗阻型”(拋物線狀),則一般提示可能有急性腎衰竭存在。

2、慢性腎衰竭的診斷鑒別方法

2.1、尿毒症患者以嘔吐、腹痛、腹瀉為主要症狀時,應與消化道疾病(胃腸炎、潰瘍病等)鑒別。

2.2、對病史不明,臨床表現不典型,以貧血、精神神經症狀為主訴的病人,應與血液病、癲癇鑒別。

2.3、尿毒症后期有意識障礙應與肝昏迷、腦血管病、中毒等鑒別。

慢性腎衰竭的危害

1、腎臟儲備能力喪失,也稱為慢性腎衰竭代償期。此期腎小球濾過率減少至30-60毫升/分鐘,血肌酐和尿素氮檢查正常或輕度偏高,此期雖然腎臟儲備能力喪失,但腎臟排泄代謝廢物、調節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的能力仍能維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

2、尿毒症。尿毒症期是人體殘存腎小球濾過率小于10--15毫升/分鐘,是慢性腎衰竭的晚期。上述腎功能衰竭的症狀更加明顯,體內多系統受損而出現相應症狀,尤其以胃腸道、心血管和中樞神經系統症狀更加明顯。血肌酐、尿素氮顯著升高,水電解質嚴重失調,明顯代謝性酸中毒,低鈉血症和高鉀血症,血鈣明顯下降,血磷升高,容易危及病人生命。

3、氮質血症。此期腎小球濾過率25毫升/分鐘,有氮質血症即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腎臟濃縮功能有輕度損害,病人可有輕度臨床症狀,如多尿、夜尿增多、輕度貧血等,容易被忽視。此期如機體遇到血容量不足、感染、腎毒性藥物等額外負荷,腎功能可迅速惡化,出現腎衰竭甚至尿毒症。

慢性腎衰竭的防治方法

1、慢性腎衰竭的預防方法

1.1、積極治療原發病對各種急、慢性腎小球腎炎、狼瘡性腎炎、紫癜性腎炎或可能累及腎臟的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積極治療,防止慢性腎衰的發生。

1.2、避免或消除某些危險因素應用對腎臟有毒性的藥物、嚴重感染、脫水、尿路梗阻(如結石、前列腺肥大症)、創傷等因素,往往可使原有腎臟疾病加重,腎功能惡化,促使腎功能衰竭發生。實際上,經常性的、高質量的隨診,可減少或避免這些危險因素發生,或及早發現并加以糾正。

1.3、合理的飲食方案低蛋白、低磷和低脂飲食,對慢性腎臟疾病的腎功能保護作用已被得到實驗室及臨床的證實。目前強調為了預防慢性腎衰的發生,血肌醉在159.1微摩爾/升時就應該限制蛋白攝入量。

1.4、應用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不僅能控制全身高血壓,而且能糾正腎小球高灌注、高濾過狀態,有延緩腎衰竭發生的作用。

2、慢性腎衰竭的治療方法

2.1、一般治療

一般治療包括飲食調養、營養治療、機體內環境穩定的維持及對症治療等。其中低蛋白飲食及飲食調養,是最基本、最有效的措施,應根據情況調節應用。中藥大黃及其制劑,具有改善健康腎組織的高代謝狀態、減輕殘余腎單位肥大、抑制系膜細胞增值等作用,故應用后能夠延緩慢性腎衰竭的進程。

2.2、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的作用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的使用,能降低血壓、減輕腎小球硬化、降低蛋白尿等;長期使用硫酸氫鈉,可糾正酸中毒、減少氨的形成、改善蛋白質及尿酸代謝等;應用磷結合劑及低磷飲食等,均有利于減緩慢性腎衰竭的發展進程。

2.3、替代療法

替代療法,包括胃腸透析、直結腸透析、腹膜透析、皮膚透析等。根據病情及適應指征選用。

2.4、腎移植治療

腎移植治療,是治療慢性腎衰竭終末期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要根據適應症應用。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