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疫苗后的不良反應

打疫苗后的不良反應

1、打疫苗后的不良反應

1.1、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注射部位的局部不良反應和發熱。在基礎免疫或加強免疫期間,重復接種未見持續增加的局部或全身不良反應。對于使用單劑量免疫接種方案的2~5歲兒童,局部不良反應的發生率高于嬰兒,主要還是以一過性反應為主。

1.2、禁忌對本疫苗中任何成份過敏,或對白喉類毒素過敏者禁用。

2、打疫苗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2.1、在接種之前,如果是小孩子的話,家長要給孩子洗澡,這樣可以讓接種部位的皮膚保持清潔。不過,洗澡期間,家長要防止孩子著涼感冒,洗完澡之后要給孩子穿上寬松的衣服。接種前,家長需要準備好兒童預防接種證,并隨身攜帶,到制定接種地點進行疫苗接種。如果孩子健康狀況不是很好,那么必須要向醫生說明,比如孩子患上慢性疾病、營養不良,發燒、過敏等情況,必須要讓醫生知道。說明情況之后,經醫生檢查沒有危險之后才可以接種。

2.2、接種之后,家長不要帶著孩子離開,要在接種地點觀察半小時,如果孩子沒有任何異常狀況出現,才可離開。孩子剛剛接種疫苗,家長千萬不要讓孩子劇烈運動,要悉心照顧孩子,讓孩子多喝一些開水,多休息,同時要注意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如果發現孩子出現高燒、全身皮疹或者是其他異常狀況,必須要帶著孩子去醫院治療。

3、哪些人群不宜打疫苗

3.1、急性疾病: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正在發燒,特別是發熱在37.6℃以上者,或同時伴有其它明顯症狀的兒童,應暫緩接種疫苗。孩子康復并經過一段時間調養后再接種疫苗。如果孩子處于某種急性疾病的發病期或恢復期,或處于某種慢性疾病的急性發作期,均應推遲疫苗的接種,待孩子康復以后再接種疫苗。

3.2、神經系統疾病:有神經系統疾患的人接種某些疫苗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因此已明確患有神經系統疾患的兒童,例如患有癲癇、腦病、癔症、腦炎后遺症、抽搐或驚厥等疾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謹慎接種疫苗。

3.3、過敏體質:有過敏體質的兒童接種疫苗后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造成發生嚴重異常反應。所謂過敏體質,是指兒童反復接觸某種物質,容易發生機體過敏反應,出現相應症狀,其中以過敏性皮疹最為常見。

寶寶自費疫苗要不要打

寶寶自費疫苗是屬于自愿的二類疫苗,家長可以根據寶寶的情況選擇是否接種。不過相當一部分自費疫苗都是很有必要的,比如流感疫苗、水痘疫苗、肺炎疫苗等,沒有這些疫苗的保護,免疫力低下的寶寶就容易患上這些疾病,比如肺炎疫苗,較為健康的寶寶可以不用接種,但是體弱多病的寶寶就比較需要了。

還有一些高發的疾病也建議大家給寶寶注射相關疫苗,比如B型流感嗜血桿菌混合疫苗,也就是HIB疫苗,世界上已有20多個國家將HIB疫苗列入常規計劃免疫,而5歲以下寶寶容易感染B型流感嗜血桿菌,它會引起小兒肺炎和多種嚴重疾病,還是很有必要接種疫苗的。

另外,狂犬疫苗在一些情況下也很有必要,比如被動物咬傷,狂犬病發病后的死亡率幾乎100%。

寶寶打疫苗后飲食注意事項

在飲食方面,民間流行一些不妥的做法,如:主張給寶寶吃些小魚、小蝦或香菜之類的“發物”,意在讓預防針“發”出來以取得療效。另外一些家長則主張“忌口”,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生怕干擾了預防針的效果。

其實,預防針一般是由滅活疫苗或活疫苗制成的,其免疫作用是靠它的抗原作用刺激身體,產生能殺滅或抑制病菌或病毒的抗體來完成的,只要抗原達到一定數量時,身體內就會產生足夠的抗病力,達到有效的預防傳染病的目的,因此,即使吃“發物”也起不了什么作用。至于“忌口”(如不能吃雞蛋、魚、水果等)更沒有道理,因為打預防針與生病不同,注射疫苗后獲得的抗病作用主要體現在抗體的質量上,而抗體實際上是一類特殊蛋白質,若能多吃點蛋、魚等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使體內制造抗體的原料增多,反倒可以提升免疫力。若片面聽信傳言,造成寶寶體內制造抗體的原料缺乏,反而削弱了預防針的功效。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