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貼的副作用

三伏貼的副作用

1、三伏貼可能引起藥物過敏

藥物過敏的患者敷三伏貼時,常出現局部皮膚紅腫、瘙癢,然后出現全身的斑疹或風團,如果過敏現象發生較嚴重,則會出現心慌、胸悶、氣短等症狀。藥物過敏一般發生于第一次貼敷后,有時也可能第一次貼敷沒有出現,反而在數次貼敷后出現,發生時間一般是在貼敷后數分鐘到數小時。

2、三伏貼會造成敷貼處起水泡

三伏貼一定不要長時間敷貼,如果長時間貼敷就可能導致皮膚上起泡。雖然傳統中醫認為,貼敷起泡是一種發泡療法。但由于現在天氣炎熱,起泡后,如果護理不當,皮膚破損可能合并感染。所以制作時都會采用刺激性較小的藥膏,以減少起泡的情況發生。

3、三伏貼可能引起變應性接觸性皮炎

一般不會在第一次貼敷藥物時發生,多是發生于再次貼敷藥物后。表現為貼敷完畢后6~12小時后,在患者貼敷藥物的部位出現紅斑,并且逐漸增厚,使之比周圍的皮膚要高,并且和周圍皮膚的邊界非常清楚,如果不及時處理則會慢慢形成大皰,然后逐漸糜爛滲出,此時患者可感覺到傷口周圍的皮膚奇癢。

4、三伏貼并非人人適合

冬病夏治“三伏貼”因其療效可靠,經濟方便,毒副作用少,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中醫認為,春夏養陽,趁著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時節,通過藥物的透皮吸收和刺激人體的穴位經絡,能夠溫陽益氣、通經活絡,祛風寒濕邪,提高機體的免疫力,以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三伏貼對陽氣不足、肺氣虛弱、及虛寒疼痛等疾病在夏天治療效果比較好,尤其是呼吸道疾病、氣管炎、哮喘病、膝關節疼痛、凍瘡等冬季高發的寒病效果顯著。

不過,“三伏貼”并非人人適宜。門診觀察發現,對冬天手腳冰冷、喜陽光愛喝熱水的虛寒體質有效,燥熱體質的人做敷貼簡直是火上澆油。

另外,身上皮膚有破潰、皮膚容易過敏的人,最好不要敷貼。有嚴重心肺功能障礙的人、患有傳染性疾病、孕婦和正處在病情發作急性期和加重期時,應慎用或在醫師的指導下應用。

三伏貼的原理

三伏貼可疏通經絡,調理氣血,寬胸降氣,健脾和胃,鼓舞陽氣,調節人體的肺脾功能,使機體的免疫功能不斷增強,從而達到振奮陽氣、促進血液循環、祛除寒邪、提高衛外功能的效果。

伏貼的貼敷原理是于夏季三伏日,自然界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根據中醫“天人相應”的觀念,此事人體的陽氣也最旺盛,經絡氣血流注也最旺盛。此時采用一些生姜、白芥子等辛溫的藥物,貼在疾病相應的穴位上,兩陽相合,能夠很好地治療一些反復發作性及過敏性疾病,以達祛病保健的作用,以呼吸系統疾病的療效更佳。

經專家組研究證明,該療法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對治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體虛易感冒等病症有效率達80%以上,并以純天然、無副作用而深受歡迎。

三伏貼的使用方法

“三伏貼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在三伏天,人們的肺臟氣血通暢,藥物容易深達臟腑,是治療、調整肺臟疾患的最佳時機。

三伏貼敷療法3~5年為一個療程。每年分為三個階段,即頭伏、中伏和末伏。今年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分別是7月19日、7月29日、8月8日。一般每伏貼敷3次,每次貼4個穴位,即貼4片。兒童每次貼2~4小時,成人每次貼6小時。

該治療方法適合三類人群:一是患有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反復上呼吸道感染的人群;二是患有慢性鼻炎、鼻竇炎的人群;三是患有慢性咳嗽、反復感冒的人群。而有嚴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對藥物過敏者、皮膚長有皰、癤以及皮膚有破損者、疾病發作期(如發燒、正在咳喘等)患者不宜進行貼敷治療。此外,2歲以下的孩子由于皮膚嬌嫩,貼敷容易引起感染,所以不宜進行這項治療。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