膿皰瘡是什么引起的

膿皰瘡是什么引起的

1、膿皰瘡是什么引起的

膿皰瘡致病菌主要為凝固酶陽性的金葡菌,其次為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少數為凝固酶陰性的白色葡葡球菌。葡萄球菌與鏈球菌混合感染者亦不少見。某些外界環境如溫度較高、出汗較多和皮膚有浸漬現象時,細菌在皮膚上容易繁殖。患有瘙癢性皮膚病,如痱子、蟲咬皮炎、濕疹時,皮膚的屏障作用可被破壞,從而易招致致病菌侵入而發生本病。

尋常性膿皰瘡可根據流行季節、發病年齡、好發部位及典型膿疤等作出診斷。大皰性膿皰瘡及新生兒膿皰瘡根據其壁薄松弛的大膿皰及強的傳染性等不難診斷。

2、膿皰瘡的症狀表現

一般而言,膿皰瘡的初期皮膚上可有散在米粒或黃豆大小的紅斑有瘙癢或灼熱感,很快發展為水皰,晶瑩透亮以后逐漸變混濁、增大形成膿皰,由于重力關系膿液常沉積在膿皰下部,使膿皰形成上清下濁,上扁下鼓象一只裝了半袋水的透明塑料袋。

如膿皰破潰常流黃狀液,待表面膿液干燥后形成黃色結痂,痂下膿液向周圍溢出又可形成新的膿皰,脫痂后不留疤痕。對于大面積的膿皰瘡,細菌毒力較強可造成孩子發燒、疲倦乏力、食欲差等全身症狀,如不及時治療可引起急性腎炎,所以患膿皰瘡的兒童應及時到醫院診治。

3、膿皰瘡的診斷方法

根據季節:因在秋夏季節,而且會以兒童常見。發病的部位一般都是在臉上,或者是四肢的暴露的部位,會有膿皰瘡的出現。

傳染的因素:因為接觸了傳染的細菌,然后進行流行,蔓延的速度也很迅速,瘙癢也是可以將菌種帶到其他部位。

皮膚的損害:還有在紅斑的基礎,會有黃豆的大小水皰,而且會非常迅速的轉化成膿皰,周圍會有紅暈,結痂會有黃色的分泌物。這樣也是膿皰瘡的一個症狀。

并發症:因為有大部分的患者,會因為起初不重視,病情逐步地發展,最后出現了并發症,可能會有敗血症的出現,還會全身發熱,還有急性的腎炎并發症。

膿皰瘡的治療方法

1、涂搽法

1.1、黃芩、黃柏(各)10克,香麻油適量。前兩味共研細末,以麻油調成糊狀,外搽皮損處。每日4~5次,5日為1療程。

1.2、將香麻油、柏子仁油等量混勻,放沙鍋內煎稠,放涼,裝入容器內備用。使用時,先用生理鹽水將創面清洗干凈,涂上香柏油。每日3~5次,2~3日即可痊愈。

2、擦洗法

2.1、蒲公英30克,野菊花30克,馬齒莧30克。將上藥水煎,待溫后,輕輕擦洗患處。每日1劑,每日2次,一般2~7日為一療程。

2.2、魚腥草15克,黃柏9克,白蘚皮9克。將上藥加水適量,煎取藥液,涼至室溫時反復沖洗患處。每日3~4次,一般4~6日可愈。

2.3、鮮馬齒莧、鮮野菊花、鮮絲瓜葉、鮮地丁、鮮蒲公英。上藥不限定用量,任選1~2種,煎水淋浴,每日1次,一般5~8次可以痊愈。

2.4、魚腥草50克,野菊花、蒲公英各30克。加水2500毫升,浸泡20分鐘,煮開5分鐘即可(不宜久煎)。此為一天量,分3次外洗,每次溫洗10分鐘,6天為一療程。洗前先用消毒棉簽將膿皰壓破,并拭凈膿液。

2.5、輕者可用普通水先洗凈健康皮膚,避開膿皰。然后用馬齒莧30克、黃柏10克,煎湯。放涼后,清洗皰疹并濕敷即可。每日1劑。

膿皰瘡的飲食

皮膚病膿皰瘡的患者,盡量的少吃或不吃雞蛋,這樣能夠避免化膿的炎症的加重,選擇一些蛋白質的食物很重要,而且在膿皰瘡的發作期間,一定要限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攝入,尤其是糖類的食物要限制,這些食物都會利于葡萄球菌的生長,不利于病情的康復。

膿皰瘡患者可通過食療的方法來調理,比如可選擇淮山薏仁田雞粥,準備好淮山、薏仁、大田雞、粳米、冰糖。將大田雞,剝皮去除頭、腳、內臟,切碎,放入到淮山、薏仁、粳米當中,直接的煮成粥,熟了之后可加入冰糖調服。

準備淮山、扁豆、苡仁、防風、金蟾、淡竹、銀花、荊芥、粳米,將這八種藥材用水煎,然后取出濃汁,將濃汁和粳米同食的煮成粥,每天食用一到兩次。膿皰瘡患者飲食上沒有特別需要禁忌的,只要不吃那些辛辣或刺激性的食物,患者可以通過食療來輔助治療。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