膿皰瘡的症狀

膿皰瘡的症狀

1、膿皰瘡的症狀

膿皰瘡多發于出生后3個月內,傳染性強,易在新生兒中流行。發病急驟,膿胞進展迅速,很快累及全身。常伴39℃以上高熱,患兒精神萎靡、嘔吐、腹瀉。如不及時救治,可因敗血症或毒血症而危及生命。

膿皰瘡是夏秋季節中容易發生的疾病,尤其是兒童,不注意個人的衛生,同時身體對疾病的抵抗力較差,容易發生膿皰瘡。導致膿皰瘡的病菌主要是金葡菌或溶血性鏈球菌。膿皰瘡的症狀表現也是多樣化的,一般有尋常性膿皰瘡和大皰性膿皰瘡兩種。

膿皰瘡的症狀表現主要是初起為點狀紅斑或小丘疹,迅速變為粟粒、豌豆或更大的水皰,約l~2日后,水皰變為膿皰。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所致者,亦稱大皰性膿皰瘡。膿皰較大,壁薄而松弛,皰液渾濁,膿汁沉積于皰底部,成半月形的積膿現象,破后露出糜爛面,干燥后形成黃色膿痂。

2、膿皰瘡的病因

2.1、病毒性痘樣膿胞,Kaposi水痘樣疹,種痘反應,牛痘樣濕疹,天花,羊痘,牛痘,擠奶人結節。

2.2、細菌性炎性膿皰 傳染性膿皰瘡、大皰性膿皰瘡、深膿胞瘡、新生兒膿皰瘡、毛囊性膿皰瘡、壞死性痤瘡、須皰、禿發性毛囊炎、手(足)表淺性大皰性膿皮病,膿皰性細菌疹,傳染性濕疹樣皮炎。

2.3、真菌 、螺旋體、螨蟲感染性膿皰 見于黃癬、膿癬、膿皰性梅毒疹、疥瘡、毛囊蟲皮炎等。

2.4非感染性膿皰,本組疾病無菌性小膿皰,大多病因不十分明了,如膿皰型銀屑病,皰疹樣膿瘡病、角層下膿皰病、掌跖膿皰病,連續性肢端皮炎、嬰兒肢端膿皰病,嗜酸性膿胞性毛囊炎,膿皰性粟粒疹,藥物如溴劑、碘劑引起的膿皰。

3、膿皰瘡的治療方法

3.1、西醫藥治療

全身治療:對于皮損廣泛伴有發熱或淋巴結炎者 ,可給予磺胺藥或抗生素制劑。

局部治療:以殺菌消炎、止癢、干燥為原則皰壁未破者可外搽1%樟腦、10%硫黃,每日數次皰壁已破形成糜爛面或結痂者,可先以o.1%利凡諾溶液濕敷。

3.3、中醫藥治療

內治法:症見膿皰周圍有炎性紅暈破后糜爛結膿痂,可伴發熱、口渴納呆、便干尿黃,舌紅苔薄黃,脈滑數。症屬肺胃濕熱外感毒邪。

治法:清熱解毒利濕

方藥:蒲公英10克地丁10克、野菊花10克、金銀花10克黃芩10克、生地10克、澤瀉10克滑石30克(包煎)、生甘草6克。

膿皰瘡是不是會越抓越多

膿皰瘡是不是會越抓越多?答案是肯定的!這種病傳染性強,如果一個患兒患病,不講究清潔衛生,就會通過接觸等方式,傳播給其他的孩子,有時可在托兒所或幼兒園傳播流行。兒童的手如果很臟,家長又不注意衛生,會讓“膿皰瘡”更易于擴散傳播。

“膿皰瘡的發病有很強的季節性,在夏季兒童更容易感染。”專家說,兒童夏季容易患膿皰瘡的原因很多,兒童的皮膚薄嫩,皮脂腺發育不成熟,皮膚表面缺乏脂質膜保護。

所以對細菌的抵抗力差;夏季氣候溫熱潮濕,皮膚多汗,細菌容易繁殖,而且皮膚經汗液浸漬之后容易受傷,給細菌侵入打開了缺口;兒童夏季易生痱子、濕疹、蟲咬性皮炎等皮膚病,兒童用手抓撓后也容易繼發感染“膿皰瘡”。

如何預防膿皰瘡的發生

1、注意新生兒的皮膚清潔衛生,發現患兒應立即隔離,并對嬰兒室、患兒的衣物等進行消毒。

2、及早應用足量細菌敏感度高的抗生素如青霉素、新型青霉素、紅霉素、先鋒霉素等。

3、局部無菌情況下,剪破皰壁,吸取皰液,用1∶10000的高錳酸鉀或0.1%利凡諾溶液濕敷,外用2%龍膽紫溶液,或0.5%~1%新霉素乳劑。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