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鏈球菌

什么是鏈球菌

1、什么是鏈球菌

鏈球菌是化膿性球菌的另一類常見的細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及動物糞便和健康人鼻咽部,大多數不致病。醫學上重要的鏈球菌主要有化膿性鏈球菌、草綠色鏈球菌、肺炎鏈球菌、無乳鏈球菌等。引起人類的疾病主要有:化膿性炎症、毒素性疾病和超敏反應性疾病等。

2、鏈球菌的三種不同類型

甲型(α)溶血性鏈球菌又稱草綠色鏈球菌,菌落周圍出現草綠色溶血環,通常寄居在人的口咽腔、呼吸道及腸道中,致病力弱。

乙型(β)溶血性鏈球菌產生強烈的溶血毒素,在血瓊脂培養基上,可使菌落周圍出現寬2~4毫米、界限分明、無色透明的溶血環,致病力強,能引起人類多種疾病、根據抗原構造不同,又分成A、B、C、D等20個群,在每一群中,因表面抗原的不同,又分成若干亞群,對人類有致病性的絕大多數屬于A群。

丙型(γ)鏈球菌不溶血,對人類無致病作用。鏈球菌所致疾病具有復雜而多樣的特點,一方面,由于細菌類型多,且既有侵襲力也有毒素;另一方面,人體各組織器官均高度易感,且有變態反應機制參與發病。鏈球菌產生的侵襲性酶有:透明質酸酶、鏈激酶和鏈道酶等;產生的毒素有:鏈球菌溶血素、紅疹毒素。變態反應性疾病如風濕熱、急性腎小球性腎炎等,均可由A群鏈球菌感染引發。

3、鏈球菌的形態

鏈球菌對培養基的營養要求往往較高,需要普通培養基中需加有血液、血清、葡萄糖等才能生長。且其最適溫度大約在37℃,最適PH7.4~7.6,在血瓊脂平板上一般會形成灰白色、有乳光、表面光滑、邊緣整齊、直徑0.5—0.75mm的細小菌落,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菌株往往會有不同溶血現象。在進行平板培養48小時后,有些菌體可自溶,且菌落中央下陷逐漸呈現為臍狀;若是在液體培養基中培養,則液體初期呈渾濁狀態,繼而會逐漸變為澄清狀態。

鏈球菌大多呈現球形或卵圓形,直徑0.6~1.0um,多數呈鏈狀排列,鏈短者一般由4~8個細菌組成,而長者有些由20~30個細菌組成。需要明確的是,鏈的長短與菌種及生長環境有關,在液體培養基中形成鏈狀排列比在固體培養基中形成的鏈長。

鏈球菌感染的臨床表現

1、病前2~3周有上呼吸道或皮膚感染史。如咽炎、扁桃體炎、膿皰瘡。

2、全身表現如乏力、厭食、惡心、嘔吐、腰痛及頭痛。

3、血尿及蛋白尿尿色深如洗肉水樣,輕至中等量蛋白尿。

4、少尿及水腫尿量可少于400ml/d,晨起眼瞼水腫,面色蒼白,呈“腎炎面容”,嚴重時波及全身,早期指壓凹陷性不明顯。

5、一過性的輕中度高血壓。

6、嚴重病例早期可出現急性左心衰竭、腦病及急性腎衰竭等表現。

鏈球菌感染的治療

感染者在急性期臥床休息時,要給予易于消化的食物,如有必要,如對症治療。重要的是立即給予大量抗生素,青霉素者優先。對于那些對青霉素過敏,可用紅霉素、林可霉素);新生兒腦膜炎的患者,大劑量的青霉素或氨芐青霉素療效更好。不管選擇藥物,療程不應少于10天。

鏈球菌咽炎和猩紅熱患者一般于2周內明顯好轉,即使沒有給予治療。然而,在年幼兒童抗生素能縮短症狀持續的時間和預防嚴重的并發症如風濕熱。亦能有助預防細菌擴散感染中耳、鼻竇、乳突及其他的人。鏈球菌感染的治療抗生素常用口服青霉素V,應在症狀出現后盡早開始。

其他的鏈球菌感染如蜂窩織炎、壞死性筋膜炎和心內膜炎病情很嚴重,鏈球菌感染的治療要求靜注青霉素,有時還要與其他抗生素一起應用。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