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性軟疣
傳染性軟疣的概述
1、定義
傳染性軟疣是由傳染性軟疣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傳染性皮膚病。皮損表現為特征性有蠟樣光澤的丘疹或結節,頂端凹陷,能擠出乳酪狀軟疣小體。
2、別稱
無
3、發病部位
頸部,軀干,下腹部,外生殖器
4、傳染性
有傳染性
5、高發人群
兒童,青年人
6、科室
皮膚科
傳染性軟疣的典型症狀
1、傳染性軟疣的典型症狀
好發于兒童及青年人,潛伏期14天~6個月。皮損初起為白色、半球形丘疹,逐漸增大至5~10毫米,中央微凹如臍窩,有蠟樣光澤,挑破頂端后,可擠出白色乳酪樣物質,稱為軟疣小體。皮損數目不定,或散在,或簇集,一般互不融合。可發生于身體任何部位,但最常見于頸部、軀干、下腹部及外生殖器部位。多數情況下6~9個月后皮損可自行消退,一般不留瘢痕。
2、傳染性軟疣的分類
臨床上面傳染性軟疣主要分兩個類型:
兒童型:這種類型是因為患者的皮膚直接接觸了一些傳染媒介感染導致的,軟疣見于面部、軀干及四肢。
成人型:這種類型主要就是性傳播導致的,因此出現軟疣的部位主要是外生殖器、臀部、下腹部以及大腿內側等等,如果以前有肛交的習慣的話就有可能出現在肛門周圍。
傳染性軟疣的病因病機
由傳染性軟疣病毒感染引起,傳染性軟疣病毒屬于痘病毒科中的一種DNA病毒,主要通過直接接觸感染,患者往往在公共浴室或游泳池中被感染,也可自體接種,還可通過性接觸感染。
本病系由傳染性軟疣病毒(CMV)所致。屬痘類病毒,呈磚形,其直徑為350 nm,在光鏡下有時亦可見到。據電鏡研究,病毒本身的形成與胞質有密切關系。胞質基質先濃縮,并出現嗜酸性顆粒,這些顆粒逐漸團聚,形成與周圍有明顯界限的大顆粒;顆粒組合型病毒(初期型病毒);繼而發展成細顆粒膜型病毒(中期型病毒);最后變成磚形、橢圓或圓形,往往在其中心有啞鈴狀結構之成熟型病毒,整個胞質基質最后變成病毒包涵體(又稱軟疣小體)。此小體最初為一個卵圓形嗜伊紅結構,對Brachet反應呈陽性,示RNA較多,不久Feulgen染色示DNA開始出現陽性反應。隨著體積迅速擴大,Feulgen反應也逐漸加強,而Brachet反應則逐漸減弱,這表明在早期RNA的量較多,而在晚期則DNA較多。中醫認為系氣血失和,腠理不密,復感外邪,凝集肌膚所致。傳染性軟疣是良性病毒性皮膚疾病。皮疹直徑為2~4mm的有蠟樣光澤的珠狀丘疹,頂端凹陷,能擠出乳酪狀軟疣小體。
通過對所分離病毒基因的限制性核酸內切酶的分析,MCV有兩種類型,即MCV-1和MCV-2,大多數患者(76%~97%)為MCV-1感染,但是病毒類型與皮損形態及皮損分布無關。
傳染性軟疣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皮損組織病理學檢查提示表皮角質形成細胞胞漿內可見特征性的包涵體,即軟疣小體。
根據典型的皮損特點(頂端凹陷如臍窩、有蠟樣光澤、能擠出乳酪樣物質),一般不難診斷,必要時通過皮損組織病理學檢查發現特征性軟疣小體即可確診。單發、較大的皮損有時需要與基底細胞上皮瘤、角化棘皮瘤、化膿性肉芽腫等鑒別。
傳染性軟疣的并發症
常因自覺微癢,搔抓后并發感染或周圍繼發濕疹樣損害。
傳染性軟疣的防治方案
1、傳染性軟疣的預防方法
避免到公共泳池游泳、使用公共洗浴設施、與他人合用毛巾等,可避免感染。同時盡量避免搔抓,防止自身接種傳染。
2、傳染性軟疣的治療方法
治療首選刮除,以將皮損中的軟疣小體完全擠出為目的,然后涂以2%碘酊,可有效去除皮損。其他如冷凍治療、外用3%酞丁胺軟膏或西多福韋軟膏等均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