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的概述

1、定义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病变程度轻重不等,轻者以胰腺水肿为主,临床多见,病情常呈自限性,预后良好,又称为轻症急性胰腺炎。少数重者的胰腺出血坏死,常继发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病死率高,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病理常把急性胰腺炎分为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两种。

2、别称

胰腺炎,胰瘅。

3、发病部位

胰腺。

4、传染性

无传染性。

5、高发人群

所有人群,发生于妊娠的任何时期,以妊娠晚期及产褥期较多。

6、科室

消化内科、肝胆外科。

急性胰腺炎的典型症状

1、急性胰腺炎的典型症状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主要症状为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而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可出现休克、高热、黄疸、腹胀以至肠麻痹、腹膜刺激征以及皮下出现淤血斑等。

2、急性胰腺炎的分类

一般症状:腹痛、恶心、黄疸、脱水、体温升高等。

局部并发症:胰腺脓肿,常于起病2~3周后出现。此时患者高热伴中毒症状,腹痛加重,可扪及上腹部包块,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胰腺假性囊肿,多在起病3~4周后形成。上腹部包块,大的囊肿可压迫邻近组织产生相应症状。

全身并发症:常有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竭、心力衰竭、消化道出血、胰性脑病、败血症及真菌感染、高血糖等并发症。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病机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很多,其发病机理也有争论。目前认为中心环节是胰腺消化酶经一系列激活过程,引起胰腺的自身消化,导致胰腺细胞和间质水肿,脂肪坏死及出血。正常胰腺能分泌十几种酶,这些酶平时多以无活性的胰酶原颗粒的形式存在于腺泡细胞内,外裹一层磷脂膜与胞浆隔绝。同时,胰腺还以产生胰蛋白酶抑制物质,均可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

梗阻因素,由于胆道蛔虫、乏特壶腹部结石嵌顿、十二指肠乳头缩窄等导致胆汁反流。

感染因素,急性胰腺炎可以发生各种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病毒或细菌是通过血液或淋巴进入胰腺组织,而引起胰腺炎。

长期饮酒者也容易发生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

检查:

血常规

多有白细胞计数增多及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生化检查

暂时性血糖升高,持久的空腹血糖高于10mmol/L反映胰腺坏死,提示预后不良。高胆红素血症可见于少数临床患者,多于发病后4~7天恢复正常。

X线腹部平片

可排除其他急腹症,如内脏穿孔等,“哨兵襻”和“结肠切割征”为胰腺炎的间接指征,弥漫性模糊影腰大肌边缘不清提示存在腹腔积液,可发现肠麻痹或麻痹性肠梗阻。

腹部B超

应作为常规初筛检查,急性胰腺炎B超可见胰腺肿大,胰内及胰周围回声异常;亦可了解胆囊和胆道情况;后期对脓肿及假性囊肿有诊断意义,但因患者腹胀常影响其观察。

CT显像

对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附近器官是否受累提供帮助。

急性胰腺炎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急性胃肠炎:本病常伴有急性腹痛、呕吐,需与急性胰腺炎进行鉴别。

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本病常于上腹部剧烈腹痛后出现全腹持续性疼痛,伴恶心、呕吐,需与急性坏死型胰腺炎相鉴别。

急性肠梗阻:本病有腹痛和恶心、呕吐,需与急性胰腺炎相鉴别。

胆道蛔虫症:因本病有剧烈上腹痛,恶心、呕吐,需与急性胰腺炎进行鉴别。随着卫生水平的提高,本症已少见。

急性胰腺炎的防治方案

1、急性胰腺炎的预防方法

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膳食要清淡,限制脂肪的摄入,少吃油腻或油炸的食品,在应酬时,禁止大量饮酒。

防范胰损伤:如果人体腹部受到正面打击,可能会造成胰腺的损伤,进而引发胰腺炎,我们平时需要注意好腹部的保护工作。

2、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以纠正水电解质平衡为目的,通过进食、输液等方式达到解痉镇痛的目的,同时给予抗生素治疗,控制体内感染,防止病情的加重,如果发生坏死性胰腺炎,则必须要进行手术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