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
沙眼的概述
1、定義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體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性結膜角膜炎,因其在瞼結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觀,形似沙粒,故名沙眼。本病病變過程早期結膜有浸潤,如乳頭、濾泡增生,同時發生角膜血管翳;晚期由于受累的瞼結膜發生瘢痕,以致眼瞼內翻畸形,加重角膜的損害,可嚴重影響視力甚至造成失明。潛伏期5~14天,雙眼患病,多發生于兒童或少年期。
2、別稱
無。
3、發病部位
眼睛。
4、傳染性
有傳染性。
5、高發人群
兒童、少年。
6、科室
眼科。
沙眼的典型症狀
1、沙眼的典型症狀
多為急性發病,病人有異物感,畏光,流淚,很多粘液或粘液性分泌物,數周后急性症狀消退,進入慢性期,此時可無任何不適或僅覺眼易疲勞,如于此時治愈或自愈,可不留瘢痕,但在慢性病程中,于流行地區,常有重復感染,病情加重,角膜上有活動性血管翳時,刺激症狀變為顯著,視力減退,晚期常因后遺症,如瞼內翻,倒睫,角膜潰瘍及眼球干燥等,症狀更為明顯,并嚴重影響視力,甚至失明。
2、沙眼的分類
2.1、急性沙眼:
呈現急性濾泡結膜炎症狀,瞼紅腫,結膜高度充血,因乳頭增生瞼結膜粗糙不平,上下穹隆部結膜滿面濾泡,合并有彌漫性角膜上皮炎及耳前淋巴結腫大。數周后急性炎症消退,轉為慢性期。
2.2、慢性沙眼:
可因反復感染,病程遷延數年至十多年。充血程度雖減輕,但與皮下組織有彌漫性細胞浸潤,結膜顯污穢肥厚,同時有乳頭增生及濾泡形成,濾泡大小不等,可顯膠樣,病變以上穹隆及瞼板上緣結膜顯著。同樣病變亦見于下瞼結膜及下穹隆結膜,嚴重者甚至可侵及半月皺壁。角膜血管翳:它是由角膜緣外正常的毛細血管網,越過角膜緣進入透明角膜,影響視力,并逐漸向瞳孔區發展,伴有細胞浸潤及發展為淺的小潰瘍,痊愈后可形成角膜小面。細胞浸潤嚴重時可形成肥厚的肉樣血管翳。
沙眼的病因病機
本病是由沙眼衣原體感染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性疾病。
沙眼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1、檢查方法
1.1、病原學檢測
1.1.1、涂片檢測衣原體包涵體是最常用的篩選方法,可用于高危人群的篩選。
1.1.2、細胞培養法認為是檢測沙眼衣原體的金標準,但費時,且要求一定的設備技術條件。
1.2、分子生物學方法
原位雜交法檢測宮頸或直腸活檢標本中沙眼衣原體DNA,亦可用PCR法檢測,可明顯提高檢測敏感性,且可用于鑒定其種及血清型,可用于診斷,療效判斷及流行病學調研。
PCR法可用于診斷和治療后療效的評價,但須注意在停藥后療效隨訪時,發現有的用直接免疫熒光法查抗原已為陰性,但PCR法仍為陽性,可能為殘留部分病原DNA于體內,不表示有病原體存在。
2、診斷鑒別
2.1、結膜濾泡症
常見于兒童。皆為雙側,無自覺症狀,濾泡多見于下穹隆部與下瞼結膜,濾泡較小,大小均勻相似,半透明,境界清楚,濾泡之間的結膜正常,不充血,無角膜血管翳,無瘢痕發生。
2.2、慢性濾泡性結膜炎
常見于學齡兒童及青少年。皆為雙側,顆粒桿菌可能為其病因。晨起常有分泌物,眼部有不適感,濾泡多見于下穹隆與下瞼結膜,但不肥厚,1~2年后自愈,無瘢痕形成;無角膜血管翳。
2.3、春季結膜炎
此病有季節性,主要症狀為眼癢,瞼結膜上的乳頭大而扁平且硬,上穹隆部無病變,分泌物涂片中可見嗜酸細胞增多。
2.4、包涵體結膜炎
以急性起病,濾泡皆以下穹隆部與下瞼結膜為著,無角膜血管翳,數月至1年即可自愈,并不形成瘢痕。
沙眼的并發症
1、瞼內翻倒睫。重症沙眼由于瞼板肥厚變形,使瞼緣向內卷曲,睫毛也隨之內倒(倒睫毛),像毛刷一樣在角膜上刷來刷去,久而久之使角膜上皮損傷,常繼發細菌或病毒感染,形成角膜潰瘍,繼之角膜發生混濁、斑翳,甚至白斑,俗稱“白蒙”,嚴重影響視力,重者失明。
2、角膜血管翳。沙眼在侵犯結膜的同時,角膜上緣往往也被累及。可發生水腫,點狀浸潤,并有成排的新生血管長入角膜淺層,嚴重時可波及整個角膜,視力受到嚴重破壞。
3、眼球干燥,瞼球粘連。患沙眼時,由于結膜全面瘢痕化,使瞼部淚腺和結膜杯狀細胞(分泌粘液)遭到破壞,眼淚減少或根本無淚,角膜干燥,有的發生潰瘍,結膜粗糙不平,重者形似皮膚,覆蓋整個角膜,眼球轉動受限,視力明顯下降,甚至失明。
沙眼的防治方案
1、沙眼的預防方法
沙眼衣原體常附在病人眼的分泌物中,任何與此分泌物接觸的情況均可造成沙眼傳播感染的機會。因此,應加強宣傳教育,培養良好衛生習慣。不用手揉眼,毛巾、手帕要勤洗、曬干;對沙眼病人應積極治療,并注意水源清潔。
2、沙眼的治療方法
2.1、藥物治療
沙眼衣原體對四環素族、大環內酯類及氟喹諾類抗菌藥物敏感。局部可滴用0.1%利福平或15%磺胺醋酰鈉滴眼液,晚上用四環素軟膏或紅霉素軟膏。急性期或嚴重的沙眼應全身應用抗生素治療,可口服多西環素或紅霉素。
2.2、手術治療
用于眼部并發症,如嚴重的內翻倒睫、性病性淋巴肉芽腫引起的化膿性淋巴結炎、象皮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