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火

胃火的概述

1、定義

胃火 (Stomach fire) 指胃熱熾盛化火的病變。胃火熾盛,可延足陽明胃經上炎,表現為牙齦腫痛、口臭、嘈雜易饑、便秘、煩熱、口渴、牙疼、牙宣出血、頤腫、面赤等。

2、症狀部位

胃部

3、症狀科室

消化科

4、常見病因

胃熱熾盛化火

胃火的原因及發病機制

暑熱下迫,地濕上蒸,天氣悶熱,寶寶的身體機能在這個季節最容易出現問題,最常見的就是“胃熱”.中醫里面胃熱即胃火。導致胃火的病因具體可以解釋如下:

胃中實火內熾,胃氣失和,氣血壅滯所表現的證候。臨床常見胃脘灼痛,口渴,便秘和里熱熾盛的證候。

可由外感寒邪,或燥邪,入里化熱,或情志不遂,氣郁化火,火邪迫胃,或外感熱邪,直接侵犯胃腑,或飲食不節,嗜食辛辣燥烈煎炒之品,致積熱內蘊。

胃熱證因胃中火熱熾盛,故機能亢進,胃熱消谷而致中消證。胃熱熾盛,胃火上炎,血隨火升,則可見上部出血:吐血,鼻衄,齒衄。若胃熱熾盛。

胃火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1、胃火的檢查方法

一般無需實驗檢查,可通過症狀辨別。胃熱的時候整個舌頭都比較紅,有時候舌紅苔黃,黃色會把紅色覆蓋掉,需要特別注意。胃火旺者通常表現出胃疼、口臭口苦、老想喝水,特別是涼水等症狀。

2、胃火的診斷鑒別方法

相似證候的辨別:本證主要與脾的濕熱證相鑒別。通常,出現胃痛、嘔吐、吞酸等症咎之于胃;而腹脹、腹瀉則咎之于脾。

辨證注意點:熱證加胃痛,或胃氣上這之症,本證即可成立。所區別點是,有口腔、齒齦破碎者稱胃火上炎:有吞酸者,稱肝火犯胃,也可稱之為胃熱證。

胃火的危害

1、消谷善饑

通俗點說,中醫上所說的“消谷善饑”就是指——“吃得多,餓得快”。胃好比一口大鍋,主管食物的腐熟,當胃熱熾盛的時候,就好像給這口大鍋不停地添加柴火,食物的腐熟速度就會變得十分迅速。胃里的食物消化完了,人就會覺得饑餓,從而迫使人不斷進食。

2、口苦口臭

胃這口“大鍋”,在消化食物的同時,受到胃熱的影響會不斷有“胃氣”的上升,造成口苦口臭。

3、口渴喜飲

胃火在上蒸過程中,會不斷伴隨胃液的蒸發,也就是中醫上說的“津液虧損”,這時大腦就會給人體一個缺水的信號,人因就覺得口渴而需要大量喝水,以補充體內水分的流失。

4、便秘

人體中津液虧損的同時,大腸中的糞便形成缺少水分,使得大便秘結,糞便排出困難。

5、齒痛齦腫

排除長智齒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出現了牙齦腫痛、甚至衄血的症狀往往就是因為胃火熾盛。這一般是由于胃火灼傷經絡,導致了中醫上所說的“血熱妄行”。

6、舌紅苔黃

身體健康的人的舌頭一般都是呈“淡紅舌、薄白苔”,胃火旺盛的人,舌頭顏色都比較深,呈紅色、甚至絳紅色,“胃氣”的上蒸會導致舌苔變厚,舌苔一般呈比較厚重的黃色。

7、嘴角長痘

如果你嘴角時不時的就會冒幾顆“痘痘”,就要注意了,那也很有可能是胃火旺盛的表現。

胃火的防治方法

1、胃火的預防方法

多吃容易消化細軟性的食物,多吃含有維生素的食物,適當的補充一些蛋白質,這些食物包括西紅柿、白菜等等。紅辣椒以及牛排等刺激性較強的食物不要吃。

2、胃火的治療方法

食療調理。

用鮮蘆根、白菊花(干品)、鮮茅根、鮮荸薺、鮮桑葉、鮮竹葉、鮮薄荷葉、鮮金銀花熬水喝。具有清熱祛暑、生津止渴、健胃利尿等優點,對熱症、傷暑、心煩、口渴、頭痛、咽腫、鼻血、胃熱、嘔吐等病症有顯著的預防和治療保健作用。

苦瓜100克,開水焯后切片,素油少許燒開,將苦瓜煸熟,西紅柿洗凈切月牙片同炒,酌加鹽及調料、味精少許化開、與蒜末同時加入,翻炒后起鍋。此菜可清胃健脾。

鮮蘆根100克,竹茹2Q克,粳米100克,生姜10克。將鮮蘆根洗凈切成小段,與竹茹同煎去渣取汁,加入粳米同煮成粥,粥將熟時加入生姜,略煮即可。

枇杷15個。將枇杷入鍋,加適量水,以文火煎煮即可。每日早晚分服。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