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內科

呼吸內科的概述

1、定義

呼吸內科為現代西醫中一個科室。常見病症有肺炎桿菌肺炎、急性肺膿腫、肺炎球菌肺炎、哮喘、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肺曲菌病、肺念珠菌病、肺泡蛋白質沉積症、皰疹性咽峽炎、病毒性肺炎、矽肺、肺放線菌病、單純性肺嗜酸粒細胞浸潤症、哮喘性肺嗜酸粒細胞浸潤症、阻塞性肺氣腫支氣管擴張、脫屑性間質性肺炎、免疫缺陷者肺炎、特發性阻塞性細支氣管炎伴機化性肺炎、呼吸性細支氣管相關的間質性肺疾病。

2、屬性

臨床醫學。

3、全稱

呼吸內科。

4、研究方向

是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的科室,呼吸系統包括呼吸道(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和肺,主要病變在氣管、支氣管、肺部及胸腔。

5、治療方法

追蹤觀察、生活方式、藥物等。

呼吸內科的歷史發展

我國呼吸學科的發展大概分為結核病,肺病和和泛呼吸肺學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發展所需的社會和疾病本身的條件,既展現了當時學科發展的優勢和為推動后續發展亟需解決的問題。①結核病階段,由于結核病的肆虐,防治、研究的主要精力都放在這,使得我國結核病的防治在當時取得很好的成效,同時又隨著疾病發展的需要,拓展更多。②第二階段是上世紀7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 響應國家號召,工作重點放在防治肺病方面。此時期肺氣病的防治,奠定了中國呼吸學科發展(支氣管鏡,血氣技術都是這個時期建設起來的)。③隨著學科技術的不斷發展,診療疾病的領域不斷擴寬,90年代中期以后,呼吸病學和危重病學捆綁發展越來越突出,呼吸危重症和介入的治療,進入現代呼吸病學的階段。

呼吸內科看什么疾病

肺炎桿菌肺炎、急性肺膿腫、肺炎球菌肺炎、哮喘、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肺曲菌病、肺念珠菌病、肺泡蛋白質沉積症、皰疹性咽峽炎、病毒性肺炎、矽肺、肺放線菌病、單純性肺嗜酸粒細胞浸潤症、哮喘性肺嗜酸粒細胞浸潤症、阻塞性肺氣腫支氣管擴張、脫屑性間質性肺炎、免疫缺陷者肺炎、特發性阻塞性細支氣管炎伴機化性肺炎、呼吸性細支氣管相關的間質性肺疾病。

呼吸內科檢查

1、呼吸內科檢查項目

呼吸系統疾病常見的檢查方法大致分為實驗室檢查和特殊檢查。

1.1、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檢查:檢查有無貧血或紅細胞增多症。白細胞增多提示有細菌感染;白細胞正常或減低,常見于結核病或病毒感染;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常提示有過敏因素存在。血清學檢查有助于病毒性感染的診斷。

痰及胸腔積液檢查:呼吸系統疾病最重要的實驗診斷是痰液和胸腔積液的檢查。痰液檢查方法有直接涂片檢查、痰培養和動物接種。胸腔積液檢查可區分漏出液與滲出液,對進一步確定病因有幫助。痰液和胸腔積液中的脫落細胞檢查對腫瘤的診斷幫助也較大。

X線檢查:胸透、攝片和斷層攝影等檢查,是呼吸系統疾病重要的診斷依據。體層攝片配合熒光透視可直接觀察被掩蓋部分,并可做動態觀察,如心血管與膈肌活動的情況。近年來高電壓及斷層攝片檢查對胸腔腫瘤和其他疾病的診斷有極大幫助,但對支氣管疾病幫助不大,還需配合體征檢查以協助診斷。

1.2、特殊檢查

支氣管鏡檢查: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對中心型支氣管肺癌和支氣管內膜結核的診斷很有幫助,可直接窺視腫瘤,夾取或刷取活組織檢查,也可吸取分泌物做脫落細胞檢查。

支氣管碘油造影:可借以觀察支氣管形態,對于支氣管擴張及支氣管腫瘤的診斷很有幫助。但此檢查較痛苦,且有一定危險性,現多使用鉭粉霧化,但顯影程度不如碘油或鋇劑清晰。

診斷性人工氣胸或氣腹術:可觀察肺臟、胸膜或膈肌形態改變,以判定胸內腫瘤的位置。

淋巴結活檢:取鎖骨上或腋下等處的淋巴結活檢,有助于胸腔腫瘤的診斷。

放射性同位素肺掃描:用于診斷肺內血管病變(如肺梗塞),效果較好。

呼吸功能檢查:通常包括呼吸量測定,呼吸描記肺功能分析,血液氣體分析、全身體積描記等。這些檢查對慢性呼吸道阻塞疾病的早期診斷和呼吸功能測定具有重大意義。

2、呼吸內科檢查注意事項

2.1、在檢查前如果被懷疑為哮喘,在檢查前須停用平喘藥物,停藥時間要遵照醫囑。

2.2、凡是血壓不穩定或者心臟病發作的人暫時不能做肺功能檢查。

2.3、在檢查肺功能前,要調整呼吸,等呼吸穩定后再接受檢查。

2.4、如果存在通氣功能障礙的人要提前告知醫生,支氣管激發試驗不能隨便做。

2.5、支氣管擴張劑過敏者禁用該擴張劑。喉頭或者聲帶水腫、中度以上通氣功能異常者禁作支氣管激發試驗。

2.6、在檢查室鼻子不能呼氣,要用嘴來呼吸。

2.7、要保證在檢查的過程中不漏氣。

2.8、近幾周內有大咯血、氣胸、巨大肺大皰且不準備手術者、心功能不穩定者,慎做需用力呼氣的肺功能檢查。

2.9、要配合醫生的要求做檢查,這樣才能檢查更準確。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