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炎
結腸炎的概述
1、定義
結腸炎(colitis)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結腸炎症性病變。可由細菌、真菌、病毒、寄生蟲、原蟲等生物引起,亦可由變態反應及理化因子引起。主要臨床表現腹瀉、腹痛、黏液便及膿血便、里急后重、甚則大便秘結、數日內不能通大便;常伴有消瘦乏力等,多反復發作。我國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率呈逐漸上升趨勢,病程冗長,且有并發結腸癌的危險,因此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重視。
2、別稱
無。
3、發病部位
腸胃道。
4、傳染性
無傳染性。
5、高發人群
飲食不潔的人群。
6、科室
消化內科。
結腸炎的典型症狀
1、結腸炎的典型症狀
1.1、便秘
患者大便秘結4~5日排便一次,糞便如羊屎樣,不吃瀉藥就不能通便。同時伴隨著其他症狀典型表現:腹脹、消瘦、乏力、腸鳴、失眠、多夢、怕冷,嚴重者有可發熱,心跳加速,以及衰弱,貧血,失水,電解質平衡推敲和營養障礙等表現。臨床表現一般無症狀,嚴重時可引起腸阻塞,在本病出現腸狹窄時,需要警惕腫瘤。
1.2、腹痛
腹痛常在左下腹或全腹壓痛明顯,伴腸鳴音亢進。有食欲減退,體重下降及營養不良等症狀。可行乙狀結腸鏡和活組織檢查以利診斷。程度較輕的患者無腹痛或僅有腹部不適。一般情況下有輕度至中度腹痛,或者是左下腹或下腹陣痛,甚至全腹痛,排便后緩解的規律。黏膜有單核細胞浸潤為主的炎症、糜爛、潰瘍。可見隱窩炎或隱窩膿腫。同時有腺體排列紊亂、萎縮。杯狀細胞減少。
1.3、腹瀉
腹痛症狀是伴里急后重,持續或反復發作的腹瀉、排黏液膿血便,大便色淡,量多,呈油脂狀或泡沫狀,常浮于水面多有惡臭味。患者按特異性腸炎治療無效。在短時間內大量腸出血,伴有脈搏增快,血壓降及血色素低,需要輸血治療。
2、結腸炎的分類
2.1、缺血性結腸炎
由于結腸部位相應的低血流,在功能活動時血流量的獨特減低以及對自主神經刺激的敏感性等原因,使得結腸對缺血相當敏感。
2.2、乙狀結腸炎
乙狀結腸炎是潰瘍性結腸炎的別稱,病因迄今未徹底闡明,病變可累及整個結腸和直腸,但以乙狀結腸最多見。腸鏡檢查可見黏膜充血,水腫,呈顆粒狀,有小出血點。
2.3、潰瘍性結腸炎
潰瘍性結腸炎也被稱為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簡稱潰結。病變于結腸的粘膜層,以潰瘍為主,多累及直腸和遠端結腸,可遍及整個結腸。
2.4、偽膜性結腸炎
它是結腸的急性纖維素滲出性炎症,病變部位多在結腸,其發作與抗生素不良應用有關,幾乎一切抗生素都有可能致病,尤其廣譜抗生素應用使偽膜性結腸炎的發作率明顯增高,多發生在應用廣譜抗生素7-10天后有時也可在用倁數小時或停倁后3-4周發作,通常症狀為腹瀉、糞便中漂浮的偽膜,腹痛發熱,少數發生血便、惡心、嘔吐等。
結腸炎的病因病機
1、神經精神因素
患者多有某些性格特征,對于生活中重大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適應性差,屬心身疾病一類,心身疾病強調心理因素在疾病的發生或病程中起重要作用。
2、遺傳
本病的血緣家庭發病率較高,據歐美文獻統計,潰瘍性結腸炎病人的直系血緣親屬中,約15-30%的人發病。此外,雙胞胎的研究證明,單合子比雙合子更容易發病,這表明本病的發生可能與遺傳因素相關。
3、自身免疫、
隨著社會發展,醫學的進步,免疫學的快速成長,有很多不明病因的疾病可以探明。目前,免疫疾病的發病率高,治療困難,已引起重視。
4、感染因素
感染在結腸炎病因中是主要病因之一。每當發病時,使用抗生素則有不同程度控病情和治療效果,這說明與感染有關。人類是雜食性的,當吃了不結或變質的食物,往往會發生腸道病變,是占結腸炎病因多數。
結腸炎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1、檢查
1.1、血液檢查紅蛋白在輕型病例多正常或輕度下降,中、重型病例有輕或中度下降,甚至重度下降。白細胞計數在活動期可有增高。血沉加快和C_反應蛋白增高是活動期的標志。嚴重病例血清白蛋白下降。
1.2、糞便檢查
糞便常規檢查肉眼觀常有黏液膿血,顯微鏡檢見紅細胞和膿細胞,急性發作期可見巨噬細胞。糞便病原學檢查的目的是要排除感染性結腸炎,是本病診斷的一個重要步驟,需反復多次進行(至少連續3次)。
1.3、結腸鏡檢查
該檢查是本病診斷與鑒別診斷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應作全結腸及回腸末段檢查,直接觀察腸黏膜變化,取活組織檢查,并確定病變范圍。本病病變呈連續性、彌漫性分布,從肛端直腸開始逆行向上擴展,內鏡下所見重要改變有:黏膜血管紋理模糊、紊亂或消失、充血、水腫、易脆、出血及膿性分泌物附著。結腸鏡下黏膜活檢組織學見彌漫性慢性炎症細胞浸潤,隱窩結構紊亂、杯狀細胞減少和潘氏細胞化生。
1.4、X線鋇劑灌腸檢查
全結腸檢查有困難時輔以鋇劑灌腸檢查。重型或暴發型病例不宜做鋇劑灌腸檢查,以免加重病情或誘發中毒性巨結腸。
2、診斷鑒別
2.1、克隆病
是一種原因不明的慢性腸道炎症性疾病,起病緩慢,有消瘦、納呆、乏力等表現。腹痛位于臍周或右下腹。腹瀉初為間歇性,以后漸為持續性。日行3~6次,軟便或半液狀。右下腹壓痛,可觸及包塊。晚期呈現消瘦、貧血、腸吸收不良及電解質紊亂等表現。腸系膜動脈造影或內窺鏡及活組織檢查,可明確診斷。
2.2、胃腸神經官能症
此病是高級神經功能紊亂引起的胃腸功能障礙。起病較慢,臨床表現以胃腸道症狀為主,表現神經性噯氣、厭食、嘔吐、精神性腹瀉、結腸激惹症,脾曲綜合征等。
2.3、特發性潰瘍性結腸炎
本病原因不明,是與免疫有關的慢性病,多以潰瘍為主,累及結膜粘膜,以青壯年多見。腹痛常在左下腹或全腹壓痛明顯,伴腸鳴音亢進。有食欲減退,體重下降及營養不良等症狀。可行乙狀結腸鏡和活組織檢查以利診斷。
2.4、原發性小腸吸收不良綜合征
本病典型症狀為脂肪瀉。大便色淡,量多,呈油脂狀或泡沫狀,常浮于水面多有惡臭味。多伴腹脹、腹痛,有乏力、體重下降、出血等營養不良表現,病程長,病情時輕時重,做x線鋇餐檢查有利診斷。
結腸炎的并發症
1、中毒性結腸擴張在急性活動期發生發生率約2%,是由于炎症波及結腸肌層及肌間神經叢以至腸壁,張力低下呈階段性麻痹腸內容物和氣體大量積聚從而引起急性結腸擴張。
腸壁變薄病,變多見于乙狀結腸或橫結腸。誘因有低血鉀鋇劑灌腸使用抗膽堿能藥物或鴉片類藥物等,臨床表現為:病情迅速惡化中毒症狀明顯,伴腹脹、壓痛、反跳痛、腸鳴音減弱或消失、白細胞增多、x線腹平片可見腸腔加寬,結腸袋消失等。易并發腸穿孔,病死率高。
2、急性結腸炎并發腸穿孔發生率為1.8%左右。多在中毒性結腸擴張基礎上發生,引起彌漫性腹膜炎出現膈下游離氣體。
3、急性結腸炎并發大出血是指出血量大而要輸血。治療者其發生率為1.1%~4.0%,除因潰瘍累及血管發生出血外,低凝血酶原血症亦是重要原因。
結腸炎的防治方案
1、結腸炎的預防方法
1.1、要飲食有規律,一日三餐做到定時定量,不過分饑餓、不暴飲暴食,這樣有利于腸道消化平衡,避免因無節制飲食而致腸道功能紊亂。
1.2、飲食以清淡、易消化、少油膩為基本原則,宜食:健脾食品,山藥、扁豆、蓮心、百合、紅棗。少食冷飲,少食易脹氣的食物,如西瓜、哈密瓜、韭菜、洋蔥、大蒜、油炸食品、咖啡、碳酸飲料等。
1.3、少吃高脂食物,以免因為其難消化加重腸胃負擔,例如少吃高脂的快餐。
1.4、避免過量飲酒。
1.5、每天不要攝入過多纖維食物,可以選擇全麥食品,以及柑橘、菠菜、胡蘿卜等。
1.6、避開過敏食物,如果發現自己每次吃過某種食物就有類似反應,就要小心是不是對此過敏,可以選擇其他食物代替。
2、結腸炎的治療方法
2.1、免疫抑制藥
硫唑嘌呤,每日1次,可改變病的進程,抑制臨床表現,但不能改變基礎病,常用于靜止期減少復發,也可能中毒,應加注意。6硫基嘌呤(6-MP)與激素合用可減輕症狀。
2.2、止瀉藥
可減少排糞次數,減輕腹痛,常用復方苯乙哌啶、可待因和復方樟腦酊。止瀉藥物對急性發作的潰瘍性結腸炎可能引起中毒性巨結腸,應慎重使用。也可給鎮靜藥物和解痙藥物。
2.3、保留灌腸
常用于直腸和乙狀結腸炎,可減輕症狀,促使潰瘍愈合。
2.4、中藥治療
應以健脾補腎、益氣除濕為治本之法,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為治標之用,辨證施治,最忌長期應用大苦大寒之劑,亦可配合中藥注射液等靜滴以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