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清便排毒別亂來!張仲景說過很多“不可下”

因為有過便秘的人太多了,所以曾經有很多養生產品為了銷路,用清便排毒宣傳起來讓人聽得頭頭是道,假如不懂點中醫知識,會被誤導,很可能給自己身體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甚至得不嘗失。

排便養顏就是坊間一些保健品最喜歡使用的詞匯之一,大多就是通便排毒之類的較多。這一類宣傳內容似乎吃準了人們認為排便就是排毒,要排毒就要通大便的粗淺認識。

人們對于新陳代謝的最直觀認識莫過于通過大小便來排泄廢物,所以也就造成了排便就是排毒的認識,以至于被一些保健品商家所放大利用。事實上,人身上是存在很多與外界溝通的地方,如皮膚的毛孔、“七竅”(指頭部七個孔竅:目、鼻、口、耳)、二便通道等等。這些都是代謝通道。

所以,人體是一個無時無刻又遍布全身地進行新陳代謝的生命體。排便只不過是只中一部分代謝功能,盡管它很重要,當并非是全部。要科學地認識到代謝的全面性和特殊性,才會認識到偏頗宣傳清便排毒養顏的問題。

黃帝內經《素問靈蘭秘典論》講“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雖然古人早已認識大腸排便的重要性,但真正的中醫并不止如此。因為人體是一個十分復雜的有機體,驅除病邪是一個十分講究的過程,并非是一切的疾病或病毒、毒素通過清理腸道如解決。這里面還涉及體內垃圾的所在部位、深淺程度、產生的前因等科學邏輯的問題。當病邪(包括病毒、代謝廢物、垃圾、風寒之邪氣)在體表層的時候,還要考慮使用排便的方法(中醫叫下法)是否科學;當人的體質虛的時候,更要考慮使用排便的方法是否合理......等等邏輯性問題就不一一而舉。

張仲景在傷寒論提出很多“不可下”,這個“不可下”的意思既包括“清熱利下”的方法,也包括使人通便之類的方法,其明文記載“不可下”有8條之多:

1、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

2、太陽病外證未解,不可下也,下之為逆。

3、若太陽病症不罷者,不可下。

4、結胸證,其脈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則死。

5、少陰病脈微,不可發汗,亡陽故也,陽已虛,尺脈弱澀者,復不可下之。

6、少陰病,飲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實,不可下也,當吐之。

7、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虛家亦然。

8、傷寒五六日,不結胸,腹濡,脈虛復厥者,不可下。此亡血,下之,死。

看完這個,有的人不一定理解這些“病證”是什么,但大體知道張仲景使用“下法”是有準則的,不是亂用的。從這一點上看,排便養顏并不是適合一切的人,不是臉色灰暗動不動就是大便不通,就要排便這么簡單。有的人可能存在張仲景所說的“不可下”之證連自己也不清楚,假如盲目“排便清毒”,豈不是把自己身體造成誤治?

其實上面8條,大體講了三點:

1、太陽病還沒好的人,不能使用下法。

什么是太陽病,通俗說就是傷風感冒之類的,嚴格來說中醫分為中風、傷寒、溫病三大類。總之是病在表,屬于表證。這種問題使用下法有二個不好,一是排毒的路線太長,本來是可以用發汗的方法從毛孔排出去更快更方便,卻選用遠更復雜的代謝路線,排毒成本成高;二是用下法要經過的人體器官組織又多,很容易發生傳變,排毒風險太高。

2、身體虛的人不宜使用下法。

比如脈微、脈弱、手足寒等,這些人本來體內虛寒,脾胃都不會怎么好,使用下法強行激發腸胃爬動,反而有損正氣。很多人便秘之所以用了瀉藥之后,反反復復,治標不治本,與這個密切相關。

3、逆厥的人不可下。

這是一種比較嚴重的問題,估計這樣的問題都趕緊送醫,也不會有人傻到要清便排毒了。

所以當我們看到一些為了推銷產品而拼命地宣傳的時候,一定要補補腦,長長知識,再結合自己身體是不是適合使用,很多時候事情并不是那么簡單,人體最講究科學,而真正的科學往往不是宣傳而來的。

注意!清便排毒別亂來!張仲景說過很多“不可下”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