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部损伤的特点

颌面部损伤的特点

1、颌面部损伤的特点

1.1、由于颌面部的血液循环较丰富,损伤后常出血较多,且损伤部位肿胀较明显。也正因为颌面部血运丰富,其组织的再生能力和抗感染能力也较强,所以颌面部损伤,只要处理得当,伤口愈合较快。

1.2、口底、咽旁、舌根处的损伤,软组织的水肿明显,加之损伤后的血块,碎骨片、呕吐物及舌后隧等均可引起呼吸道阻塞,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危及生命。

1.3、由于颌面部有许多腔窦,如车娲伤部位相通,又为易引起伤口感染的因素。

1.4、颌面部损伤常伴有颅脑损伤。而且可引起咀嚼,吞咽、呼吸、言语多种生理功能障碍。出现面瘫,涎瘘、张口困难、外伤错位畸形,复视等障碍。

2、口腔颌面部损伤特点

2.1、口腔颌面部血运丰富。有利方面是组织再生和抗感染的能力较强,因此初期清创缝合的时限较长,伤后48小时或更久的伤口,只要没有明显的化脓,正确地清创处理后仍可作初期严密缝合。

2.2、口腔颌面部窦腔多,如口腔、鼻腔、眼眶、副鼻窦等。平时这些窦腔常存在一定数量的病原菌,伤口如与这些腔窦相通,容易引起感染。

2.3、口腔内有牙齿。当牙齿受到致伤物体的撞击可以发生折断或脱位。如果致伤物体的动能大,速度快(如子弹、弹片等),这些损坏的牙齿可成为“二次弹片”,增加周围组织的损伤和感染的机会。

3、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病因

3.1、阻塞性窒息:

3.1.1、异物阻塞:如血凝块、骨碎片、牙碎片以及各类异物均可阻塞呼吸道而发生窒息。

3.1.2、组织移位:如下颌骨颏部粉碎性骨折或下颌体两侧同时骨折时,下颌骨体前份的骨折段受降颌肌群(颏舌肌、颏舌骨肌和下颌舌骨肌等)的牵扯拉,舌整体向后下方移位,压迫会厌而造成窒息。在上颌骨发生开放性横断骨折时,上颌骨因重力、撞击力作用的软腭肌牵扯拉等因素向后下 方移位而堵塞咽腔,引起窒息。

3.1.3、气道狭窄:口底、舌根和颈部在损伤后,这些部位内形成的血肿、严重的组织反应性肿胀均可压迫上呼吸道而发生窒息。在面部烧伤的伤员,还应注意可能吸入灼热气体而使气管内壁发生水肿,导致管腔狭窄引起窒息。

3.1.4、活瓣样阻塞:受伤的黏膜瓣盖住了咽门而引起的吸气障碍。

3.2、吸入性窒息:昏迷的伤员,直接把血液、唾液、呕吐物或异物吸入气管、支气管甚至肺泡引起的窒息。

颌面部损伤怎么治疗

1、颌面部创伤伤员只要全身情况允许,或经过急救好转,条件具备,即应尽早对局部创口进行早期外科处理,即清创术。

2、细菌在进入颌面部创伤的创口6~12小时以内,多停留在损伤组织的表浅部位,且尚未大量繁殖,容易通过机械的冲洗予以清除。先用消毒纱布盖住创口,用肥皂水、外用盐水洗净创口四周的皮肤;如有油垢,可用汽油或洗洁剂擦净。颌面部创伤患者然后在麻醉下用大量生理盐水或1%~3%又氧水冲洗创口,同时用纱布团或软毛刷反复擦洗,尽可能清除创口内的细菌、泥沙、组织碎片或其他异物。

3、清理颌面部创伤的创口时要进一步去除异物。可用刮匙、刀尖或止血钳除嵌入组织的异物。组织内如有金属异物,表浅者可借助于磁铁吸出;深部者要通过X线摄片或插针X线定位后取出。但如创口有急性炎症、异物位于大血管旁、定位不准确、术前准备不充分或异物与伤情无关者,可暂不摘除。

颌面部损伤护理措施

1、严密观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神志及瞳孔的变化。

2、按医嘱要求及时输血、输液及全身应用抗生素。根据伤情准备急救用品,如氧气、吸引器、气管切开包及急救药品等。

3、合理饮食对促进创伤恢复非常重要。根据医嘱和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饮食及进食方法,如一般病人可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及维生素丰富的半流质,颌间固定的病人采用鼻饲,不能吸吮的病人应进行喂食。

关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