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病因病機

中風病因病機

1、中風病因病機

積損正衰“年四十而陰氣自半,起居衰矣”。年老體弱,或久病氣血虧損,腦脈失養。氣虛則運血無力,血流不暢,而致腦脈瘀滯不通;陰血虧虛則陰不制陽,內風動越,攜痰濁、瘀血止擾清竅,突發本病。正如《景岳全書。非風》說:“卒倒多由昏憒,本皆內傷積損頹敗而然。”

勞倦內傷煩勞過度,傷耗陰精,陰虛而火旺,或陰不制陽易使陽氣鴟張,引動風陽,內風旋動,則氣火俱浮,或兼挾痰濁、瘀血上壅清竅脈絡。

脾失健運過食肥甘醇酒,致使脾胃受傷,脾失運化,痰濁內生,郁久化熱,痰熱互結,壅滯經脈,上蒙清竅;或素體肝旺,氣機郁結,克伐脾土,痰濁內生;或肝郁化火,爍津成痰,痰郁互結,攜風陽之邪,竄擾經脈,發為本病。此即《丹溪心法。中風》所謂“濕土生痰,痰生熱,熱生風也”。飲食不節,脾失健運,氣血生化無源,氣血精微衰少,腦脈失養,再加之情志過極、勞倦過度等誘因,使氣血逆亂,腦之神明不用,而發為中風。

情志過極七情所傷,肝失條達,氣機郁滯,血行不暢,瘀結腦脈;暴怒傷肝,則肝陽暴張,或心火暴盛,風火相煽,血隨氣逆,上沖犯腦。凡此種種,均易引起氣血逆亂,上擾腦竅而發為中風。尤以暴怒引發本病者最為多見。

2、中風臨床表現

中風根據病情輕重和病位的深淺沿用《金匱要略》的分類方法辨中經絡還是中臟腑。一般無神志改變,表現為不經昏仆而突然發生口眼喎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等症,屬中風中經絡。中醫辨證根據1993年衛生部制定發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有關中風中經絡的辨證方法,分為肝陽暴亢、風火上擾證;風痰瘀血、痹阻脈絡證;痰熱腑實、風痰上擾證;氣虛血瘀證;陰虛風動證等五型。五型的臨床表現見辯證施治各證型中的證候。

3、中風中草藥單驗方

槐花茶防中風槐花茶6克。用法:開水泡,當茶飲。有預防中風的功效。

蒜泥治中風不語大蒜2瓣。用法:將蒜瓣去皮,搗爛如泥。涂于牙根部。有宣竅通閉的功效,用治中風不語。

松毛酒松毛1千克,酒1.5千克。將松毛在酒中泡7日,每飲1杯,日服2次。用于中風口眼歪斜,症見兩腳疼痛、腰痛、兩足不能立地。

中風如何預防

1、擦頸發熱中風少

擦頸按摩可促進頸部血管平滑肌松弛,減少膽固醇沉積,促使已硬化的頸部血管恢復彈性,并改善大腦供血,預防中風發生。做法是:雙手摩擦發熱后,按摩頸部左右兩側及前后頸,速度稍快,以皮膚發熱發紅為宜,早晚各4~8分鐘。

2、搖頭晃腦防中風

頭部前后左右旋轉運動,可增加血管的抗壓力,有利于預防中風。做法是:平坐,放松頸部肌肉,然后,前后左右搖頭晃腦,順、反各做30~50次,速度宜慢,每天早晚各做3次。低血壓患者平臥做。

3、聳肩防腦梗塞

聳肩可使肩部神經、血管和肌肉放松、活血通絡。為頸動脈血液流入大腦提供人工驅動力。做法是:雙肩上提、放下反復運動,每次做4~8分鐘,每天早晚做2次。

中風的危害

首先就是會讓患者出現情緒失控,患者會因為想的太多,而個人情緒起伏比較大,會變得喜、怒、哭、笑異常,還會伴有頭暈、頭痛,口角傾斜,視力減退等症狀的,他們的反應也會變得很遲鈍,感受也會減退,對溫,熱,冷,痛的感受沒有那么敏感了,記憶力也會隨之銳減,注意力變得不集中。

腦中風還會讓患者的行動也變得障礙,像進行穿針、扣紐扣的時候都會感覺到手笨,會不可思議地跌跤,或者是身體的臂膀還有腿不聽使喚,還有的患者的視力也會變得下降,會表現出看不見左或右的物體或視覺缺損的,當然也有的患者會覺得眼前有一過性的發黑或者眼前突然飛過一只蚊子的感覺。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