瘧疾的傳染源是什么

瘧疾的傳染源是什么

1、瘧疾的傳染源是什么

瘧疾病人及帶蟲者是瘧疾的傳染源。且只有末梢血中存在成熟的雌雄配子體時才具傳染性。配子體在末梢血液中的出現時間、存在時間及人群的配子體攜帶率,隨蟲種不同而異。如間日瘧在無性體出現2~3天之后出現配子體;而惡性瘧則在無性體出現7~10天后。復發者出現症狀時血中即有成熟的配子體。瘧區的輕症患者及帶蟲者,沒有明顯臨床症狀,血中也有配子體。這類人員也可成為傳染源。

瘧疾傳染期:間日瘧1~3年;惡性瘧1年以內;三日瘧3年以上,偶達數十年;卵形瘧 2~5年。

猴瘧偶可感染人類,成為動物瘧疾的傳染源。

2、瘧疾的臨床表現

瘧疾以寒戰高熱,頭痛,汗出,休作有時,且多發于夏秋季為其臨床特征。典型的發作過程是:急驟發病,首先表現惡寒戰栗,面色蒼白,肢體厥冷,雖蓋厚被而不覺溫;繼則壯熱,體若燔炭,面色潮紅,頭痛如劈,口渴引飲,雖近冰水而不涼;最后,全身大汗,體溫驟然降至正常,頭痛消失,頓感輕松舒適,常安然人睡。整個過程通常持續5-8小時左右。

多數瘧疾患者,間歇一日后,又有類似症狀的發作。所以周期性及間歇性是本病臨床表現的重要特征。

在上述典型發作的基礎上,由于寒熱的偏盛、感邪的輕重、正氣的盛衰及病程久暫等不同,而有正瘧、溫瘧、寒瘧、癉瘧、勞瘧等不同病類的區別。

3、瘧疾的檢查

3.1、血象

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在多次發作后下降,惡性瘧尤重;白細胞總數初發時可稍增,后正常或稍低,白細胞分類單核細胞常增多,并見吞噬有瘧色素顆粒。

3.2、瘧原蟲檢查

血液涂片(薄片或厚片)染色查瘧原蟲。并可鑒別瘧原蟲種類。骨髓涂片染色查瘧原蟲,陽性率較血片高。

3.3、血清學檢查

抗瘧抗體一般在感染后2~3周出現,4~8周達高峰,以后逐漸下降。現已應用的有間接免疫熒光、間接血凝與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等,陽性率可達90%。一般用于流行病學檢查。

瘧疾的怎么治療

感染瘧疾之后患者在發作期,包括退熱之后,需臥床休息24小時,注意給患者多補充水分,飲食應多吃流質半流質食物,高蛋白食物為主。如果有腹瀉嘔吐的現象適當給患者進行補液,造成貧血的患者需要補充鐵劑來補血。寒戰期做好保暖工作,注意做好隔離工作。此為瘧疾感染后的基礎治療。

在感染瘧疾之后進入紅內期時,需使用藥物控制原蟲,還要將紅外期的原蟲進行殺滅,防止瘧疾復發。

如果患者的情況兇險,治療時應以搶救為原則,其立即對瘧原蟲進行殺滅。進一步改善患者的微循環,以防止內皮細胞在毛細血管中崩裂的這種現象,注意維持患者的水電平衡。

如何預防瘧疾

1、管理傳染源

及時發現瘧疾病人,并進行登記,管理和追蹤觀察。對現症者要盡快控制,并予根治;對帶蟲者進行休止期治療或抗復發治療。通常在春季或流行高峰前一個月進行。凡兩年內有瘧疾病史、血中查到瘧原蟲或脾大者均應進行治療,在發病率較高的疫區,可考慮對15歲以下兒童或全體居民進行治療。

2、切斷傳播途徑

在有蚊季節正確使用蚊帳,戶外執勤時使用防蚊劑及防蚊設備。滅蚊措施除大面積應用滅蚊劑外,量重要的是消除積水、根除蚊子孳生場所。

2.1、要服用抗瘧藥,據統計,預防性服藥發病率30%,不服用者為50%

2.2、剛到疫區,應服用3個月,因剛到時,旅途勞累,水土不服,抵抗力低,難適應,易發病。

2.3、雨季服藥因雨季蚊子多,從中醫角度說,雨季濕邪重,易困脾、傷陽,且雨季瘧疾纏綿難愈易反復。

2.4、體內有少量的瘧原蟲,有免疫作用,發病率低

2.5、睡好,注意休息,當勞累身體抵抗力低時,易發病。

2.6、吃好,飲食多吃蔥姜蒜、辣椒韭菜,蒜頭面食等助陽之品,以補充陽氣。

2.7、少吃芒果生濕之品,多吃菠蘿,白蘿卜,酸奶等化濕開胃之品。飲食宜忌在雨季尤其重要。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