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潛伏期症狀

艾滋病潛伏期症狀

1、艾滋病潛伏期之全身症狀

艾滋病患者的臨床症狀最常見的是反復出現的低熱(約占72%),伴有寒戰、消瘦、疲乏無力,體重下降(可達5~22公斤),繼之極度嗜睡無力,不能支持平常的體力活動。慢性腹瀉也是某些艾滋病人的十分明顯的早期臨床表現。并且常找不到發熱、腹瀉和體重減輕的原因。

2、艾滋病潛伏期症狀之淋巴結腫大

發生率為55%~100%,當高危人群患者出現全身淋巴結腫大又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釋時,很可能與艾滋病毒感染有關。腫大的淋巴結雖然是全身性的,但是多見于頸后、頜下或腋下淋巴結。腫大的淋巴結不融合,質硬,偶有壓痛,表面皮膚無改變。

3、艾滋病潛伏期症狀之皮膚損害

皮膚粘膜是艾滋病侵襲的主要部位之一。許多艾滋病患者是以皮膚損害為首發症狀的。在臨床上有多種表現,如皮疹、全身瘙癢、尖銳濕疣,接觸性濕疣、蕁麻疹等。但皮膚損害最具特征的是卡波濟氏肉瘤的皮膚改變,其損害表現在后面章節還要專門介紹,在此不多述。

4、艾滋病的潛伏期有多長

從科學態度出發,真正的潛伏期應是1~12年,平均6年。據最新資料報道,有長達20年尚未發病的病原攜帶者,因各地區各個人種群體和各個個體不同,也存在污染血制品的感染者易于確定,現認為因受血感染艾滋病者的潛伏期為4.5年;對于同性戀和異性戀艾滋病患者的潛伏期就不那么易于確定,同性戀中的男性患者,有2%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潛伏期為2年,5%為3年,18%為4年,23%為6年,37%為8年,48%為10年(逐年累計計算)。

醫學界認為潛伏期長短與感染艾滋病毒的劑量有關,經輸血感染的劑量一般較大,所以潛伏期相對較短,而性接觸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劑量較小,因此潛伏期相對較長。

艾滋病病毒一旦感染,處于潛伏期階段無任何臨床上的不適,但因為受染者攜帶病毒,成為艾滋病的重要傳播源,在流行病學上應予以高度重視。

艾滋病傳播具備的三個條件

1、HIV感染者存在

必須存在HIV的傳染源,才有可能發生HIV感染和傳播。有些人擔心和懷疑只要有過某些行為,如性行為,就會得艾滋病,即使沒有HIV的存在也一樣,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2、有足夠量的病毒從感染者體內排出

HIV的數量只有達到一定的水平才會導致感染的發生。例如感染者的血液、精液、乳汁中帶有比較多的病毒,只要少量就足以感染別人,接觸這些體液感染的危險性比較高。而唾液、淚液和尿液中病毒含量很少或者沒有病毒,因此日常生活接觸不會傳播艾滋病病毒。

3、 HIV必須進入受感染者的血液中

光是接觸到有病毒的體液并不足以感染上HIV,健康、無破損的皮膚可阻止HIV進入機體,能有效地防止HW感染。HIV可以通過傷口或潰瘍進入機體,或者透過肛門、直腸、生殖道、口腔、眼睛等處的黏膜進人人體。

4種治療艾滋病的方法

1、抗感染治療

針對各種機會性感染和合并感染用藥,包括抗病毒類感染藥物、抗細菌感染用藥、抗真菌類藥物、抗原蟲類抗生素。

2、抗病毒治療

病毒唑作為廣譜抗病毒藥物,對HIV有一定療效,可選用。異構多聚陰離子-23連續靜滴數月,可殺滅HIV,α-干擾素也可作為輔助抗病毒藥物選用。

3、抗腫瘤治療

根據不同腫瘤類型選擇化療、放療及免疫調節療法方案。放療對症狀緩解作用較好,可配合化療應用。

4、免疫調節及免疫重建治療

免疫調節治療藥物有免疫增強劑,如異丙肌苷,該藥可促進γ-干擾素及白細胞介素-2形成,增加T4活性。尚有香菇多糖、干擾素等免疫調節藥物,可酌情選用。另外骨髓移植、胸腺移植及淋巴細胞注入等免疫重建療法,在艾滋病的治療中均有積極作用。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