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核心抗体阳性什么意思

乙肝核心抗体阳性什么意思

1、乙肝核心抗体阳性的病理意义

乙肝核心抗体也叫抗-HBc,英文缩写是HBcAb。包括乙肝核心抗体IgM和乙肝核心抗体IgG,常用竞争法检测。HBV感染后,在多数人血清中能检出此抗体,是一种敏感的血清学标志,也是乙型肝炎急性感染的早期标志,在血清中存在的时间很长,有些人滴度很高。在HBsAg和抗-HBs阴性时,能从血清中检出乙肝核心抗体,高滴度的乙肝核心抗体也是一种传染标志。

2、乙肝核心抗体的分类

抗—HBc可分为三型:抗—HBcIgM、抗—HBcIgA、抗—HBcIgG,在HBV感染中这几个型依次出现,也会依次消失,只有IgG这一型可长期存在。在化验室报告的化验单中,如果只标明“抗—HBc”,没有分型,那么它应当是这三型的总和,不过大部分医院化验室报告的都分为IgM和IgG二型。

抗—HBclgM型,叫做“乙型肝炎核心抗体IgM型”,常常提示为急性HBV感染,或者在慢性乙肝急性发作、慢性乙肝进入活动期,随着病程的延长或者病情的好转,1gM逐步消失,而由IgG取代。

抗—HBcIgG型,叫做“乙型肝炎核心抗体1gG型”,常常提示慢性HBV佣染,或者是既往感染,过去感染了HBv,现在HBv已被清除了,但在血液中仍然可能检测到IgG型核心抗体。慢性乙肝病人血液中就有这个型抗体,恢复期乙肝病人也有此型抗体,我们所说的乙肝带毒者都是HBv慢性感染者,应当都是这一类型抗体。

3、乙肝核心抗体出现弱阳性的情况

HBcAb弱阳性说明以前感染过乙肝病毒,目前已经康复,但没有产生保护性抗体乙肝表面抗体。或者乙肝表面抗体已经消失,但乙肝核心抗体依然存在。

这是因为乙肝核心抗体比乙肝表面抗体的存在时间要长很多,有些人感染乙肝病毒康复后,HBcAb可终身阳性或者弱阳性。此时HBcAb弱阳性只是说明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

HBcAb弱阳性也可能是隐性乙肝病毒感染后的一种表现。

乙肝患者经过治疗,其他各项指标已经转阴,只剩下少量乙肝核心抗体也可出现HBcAb弱阳性。

乙肝的症状

全身表现:患者常感身体乏力,容易疲劳,可伴轻度发热等。失眠、多梦等可能与此有关。

消化道表现:肝炎时,肝功异常,胆汁分泌减少,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腹胀等。

黄疸:病情较重时,肝功能受损,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分泌、排泄等障碍,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胆红素从尿液排出,尿液颜色变黄,是黄疸最早的表现。血液中胆红素浓度继续增加,可引起眼睛、皮肤黄染。由于胆汁酸的排出障碍,血液中胆汁酸浓度增高,过多的胆汁酸沉积于皮肤,刺激末梢神经,可引起皮肤瘙痒。

肝区疼痛:慢性乙肝一般没有剧烈的疼痛。部分患者可有右上腹、右季肋部不适、隐痛、压痛或叩击痛。如果肝区疼痛剧烈,还要注意胆道疾病、肝癌、胃肠疾病的可能性,以免误诊。

乙肝的饮食保健

在急性肝炎早期,病人常有明显的恶心、呕吐和食欲差,此时病人所吃的食物往往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因此这个阶段可进食以碳水化合物如面条和粥等易消化、清淡的食品为主,适量蔬菜和水果,少量多餐。饮食应以病人感到舒适的量和频次为原则,不可强求病人多进食。

在急性肝炎恢复期,病人恶心、呕吐症状消失、食欲明显改善,应适当增加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蛋白质来源可选择大豆制品、奶、鸡肉、淡水鲜鱼等脂肪含量少的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来源于植物油,饮食量要逐渐增加、循序渐进。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在急性肝炎、尤其是恢复期,大量摄入蔗糖、葡萄糖容易造成肝细胞脂肪变性,反而对肝炎恢复不利。

关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