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的症状

猩红热的症状

猩红热是一种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咽峡炎、皮疹、“杨莓舌”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休克等症状。该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病,通常每年5月至7月与11月至次年2月高发。

下面小编就为你介绍猩红热的症状,要及时做好防治工作。

1、前驱期

1.1、大多骤起畏寒、发热,重者体温可升到39~40℃,伴有头痛、咽痛、食欲减退,全身不适,恶心呕吐临床表现。

1.2、婴儿可有谵妄和惊厥。咽红肿,扁桃体上可见点状或片状分泌物。软腭充血水肿,并可有米粒大的红色斑疹或出血点,一般先于皮疹而出现。

2、出疹期

2.1、多数患者自起病第1~2天出现。偶有迟至第5天出疹。从耳后,颈底及上胸部开始,1日内蔓延及胸、背、上肢,最后及于下肢。

2.2、典型的皮疹在全身皮肤充血发红的基础上散布着针帽大小,密集而均匀的点状充血性红疹,手压全部消退,去压后复现。偶呈“鸡皮样”丘疹,中毒重者可有出血疹,患者常感瘙痒。

2.3、在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部可见皮疹密集呈线状,称为“帕氏线”。面部充血潮红,可有少量点疹,口鼻周围相形之下显得苍白,称“口周苍白圈”。病初起时,舌被白苔,乳头红肿,突出于白苔之上,以舌尖及边缘处为显着,称为“草莓舌”。2~3天后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并可有浅表破裂,乳头仍突起,称“杨莓舌”。

3、恢复期

也称为脱屑期,因退疹后一周内开始脱皮,脱皮部位的先后顺序同于出疹的顺序。躯干多为糠状脱皮,手掌足底皮厚处多见大片膜状脱皮,甲端皲裂样脱皮是典型表现。脱皮持续2~4周,严重者可有暂时性脱发。嗜酸粒细胞在恢复期增多。

上面为你介绍了猩红热的症状,下面小编将继续为你介绍如何有效预防猩红热,来看看吧。

如何有效预防猩红热

1、通风和消毒。患儿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每天不少于 3次,每次15分钟。患儿使用的食具应煮沸消毒;用过的手绢等要用开水煮烫。患儿痊愈后,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玩具、家具要用肥皂水或来苏水擦洗一遍,不能擦洗的,可在户外暴晒l-2小时。

2、及时就医。在高发季节、尤其是周围出现猩红热病人时,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一旦发觉儿童出现发热或皮疹,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3、治疗和隔离患者。患儿应注意卧床休息,进行住院治疗或居家隔离,不要与其他儿童接触;其他人接触患者时要带口罩。抗生素治疗必须足程足量。足量抗生素治疗24小时后,一般不再具有传染性,可视情况解除隔离;

4、加强学校卫生。在猩红热流行期间,托幼机构及小学要认真开展晨、午检工作,发现可疑者应请其停课、就医和隔离治疗。患儿接触过的食具要煮沸消毒,用具、桌椅等用来苏水擦拭消毒。保证室内做到充足的通风换气,每日至少3次,每次15分钟,应每日做好教室、文具、玩具和餐具的清洁,一旦发现病例,应对病例接触的物品进行及时消毒。

猩红热如何治疗

轻度患儿可通过青霉素肌注,连续用7~10天。此外应做好护理工作,不要让其他孩子接近病儿,大人应戴口罩,居室应通风换气。患儿应安静休息,给予足够的水分,吃易消化的食物,淡盐水漱口。病情重者及时住院治疗。

特别要注意的是病后大约3周左右,患儿可发生急性肾炎、风湿热等变态反应疾病,因此,此期间应注意尿、心脏方面的检查。

关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