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肝是傳染病嗎
戊肝是傳染病嗎
戊肝依據臨床表現通常情況下分為急性黃疸型、急性無黃疸型、急性重型和淤膽型四種。除了無力、食欲不佳、惡心、嘔吐外,急性黃疸型患者還有尿黃、眼睛黃、皮膚黃,血中膽紅素也上升。重症肝炎的病狀更重,甚至可能發生肝昏迷、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等有生命危險的合并症。
專家說,目前發現,戊肝并不像我們生活中認識的那樣輕,尤其是老年性戊肝的病情是比較嚴重的,戊肝患者多有特別明顯的消化道症狀,膽道系統傷害突出,黃疸多持續加深,且黃疸期長,在恢復期的殘留黃疸不易消退,常發生膽管炎、膽囊炎等并發症。戊肝病程較長,至少2個月,也有的患者為3~4個月,甚至超出半年。因為病程遷延,肝功能不易恢復,給人一種“慢性肝炎”的印象。妊娠合并症狀戊肝也有風險。此外,戊肝的病死率相對也比較高。
專家提醒說,現階段仍然沒有預防戊肝的疫苗,因此,因而預防戊肝的關鍵是管理好傳染源和切斷傳播途徑。
管理傳染源:加強對病人和亞臨床感染者(隱性感染者)的管理,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隔離期自發病之日起不少于3周,盡量減少對家庭成員和其他密切接觸者傳播的機會,盡量避免續發病例的發生;對可疑者和密切接觸者,應在接觸病人6周內接受醫學觀察,在此期間,接受定期檢查,一旦明確發病,即應隔離治療。
1、預防“病從口入”,普及預防戊肝等腸道傳染病的知識。
2、保護水源,嚴防水源污染,不喝生水。
3、搞好個人衛生,飯前便后及外出歸來要洗手,食具、茶具及生活用具等要經常消毒,提倡分開使用;做到不進食不潔食品,不在無衛生條件保障的排檔等地方進餐,尤其不進食生、半生水產品。
4、加強飲食行業的衛生管理。
5、消滅可傳播戊肝等腸道傳染病的媒介昆蟲,如蒼蠅、蟑螂。
特別要提醒孕婦,如果你一個月左右前曾有過不潔飲食史,尤其進食過生、半生水產品,或與戊肝患者有過密切接觸,出現惡心厭食、疲乏無力等症時,切莫以為是妊娠反應而掉以輕心,應高度警惕感染戊型肝炎的可能,要及時到醫院作相關檢查,一旦明確診斷,應立即治療,力爭避免向重症肝炎進展。
戊肝的病因
本病主要經糞—口途徑傳播,大多數報道的暴發性流行都與飲用了被糞便污染的水有關,大暴發常常是在暴雨與洪水發生之后,水源被污染時出現,多見于秋冬季(10~11月)。也可散發,在環境與水源衛生狀況差的地區,全年都有散發病例。此外,還可通過日常生活接觸和輸入性傳播。
戊肝病毒為單股正鏈RNA病毒,大約7.5kb長,其外觀呈對稱的二十面體,無外殼,直徑為32~34nm,表面結構有突起和缺刻(Indentations)。過去它被歸入杯狀病毒科,現在被歸入肝炎病毒科。該病毒有兩個主要病毒株,即緬甸株(或亞洲株)和墨西哥株。
戊肝的診斷
實驗室檢查發現程度不同的膽紅素增高(主要是直接膽紅素),血清丙氨酸轉肽酶、天冬氨酸轉肽酶和r-谷氨酰轉肽酶活性顯著升高,以及血清堿性磷酸酶輕微升高。轉氨酶升高的程度并不與肝臟損害的程度相關。
1、特異性抗體檢測:抗HEV,即戊型肝炎抗體,包括抗HEV-IgM和IgG。在急性期血清中可測出高滴度的抗HEV-IgM,恢復期抗HEV-IgM滴度下降或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血清中產生抗HEV-IgG。國內大多數醫院目前均使用酶聯免疫法(ELISA)檢測特異性抗體,其測定抗HEV-IgM最有臨床意義,為確診急性戊型肝炎的指標。應用酶聯免疫試驗(ELISA)檢測實驗感染的動物血清抗-HEV,提示感染后2~6周抗-HEV陽轉,3~4周達高峰,6周后降至低水平,病后5~6月63%轉陰。
2、免疫電鏡技術(IEM)和免疫熒光法(IF):用以檢測戊肝患者糞便、膽汁和肝組織中HEV顆粒和HEV抗原(HEAg)。但此兩種方法均需特殊設備和技術,且HEV在肝組織、膽汁和糞便中存在時間較短,陽性率較低,不宜作為常規檢查。
3、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法(RT-PCR):檢測膽汁、血清和糞便中戊肝病毒核糖核酸(HEV-RNA)。本法靈敏度高,特異性強,但在操作過程中易發生實驗室污染而出現假陽性。
4、應用基因重組戊肝病毒多肽作為抗原建立蛋白吸印試驗(WesternBlot,WB):檢測血清抗-HEV。此法較ELISA法靈敏和特異,但操作方法較復雜,檢測所需時間較長。
戊型肝炎應根據流行病學資料、症狀、體征和實驗檢查綜合診斷。確診則以血清學和病原學檢查的結果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