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是怎么傳染的
導讀:登革熱是怎么傳染的? 登革熱是登革熱病毒引起、依蚊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一直以來都是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會造成某一地區的集中爆發。那么,登革熱是怎么傳染的呢?一起來看看。
一、什么是登革熱?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過蚊蟲叮咬在人群中傳播,也是當今人類中流行最廣的蟲媒病毒病之一。全世界每年大約有5千萬到1億登革熱病例發生,這其中有50萬例進展成更為嚴重的登革出血熱和登革休克綜合征。
登革熱通過帶有登革熱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傳染給人類。人與人之間不會直接經過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觸等傳播,但伊蚊叮咬登革熱病人或隱性感染者后,病毒在蚊體內大量復制,它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時,就會將病毒傳播給他人,從而導致登革熱的廣泛傳播。
二、登革熱是怎么傳染的?
1、傳染源
患者和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未發現健康帶病毒者。患者在發病前6~8小時至病程第6天,具有明顯的病毒血症,可使叮咬伊蚊受染。流行期間,輕型患者數量為典型患者的10倍,隱性感染者為人群的1/3,可能是重要傳染源,叢林山區的猴子和城市中某些家畜雖然有感染登革病毒的血清學證據,但作為傳染源,尚未能確定。
2、傳播媒介
伊蚊,已知12種伊蚊可傳播本病,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伊蚊。廣東、廣西多為白紋伊蚊傳播,而雷州半島、廣西沿海、海南省和東南亞地區以埃及伊蚊為主。伊蚊只要與有傳染性的液體接觸一次,即可獲得感染,病毒在蚊體內復制8--14天后即具有傳染性,傳染期長者可達174日。具有傳染性的伊蚊叮咬人體時,即將病毒傳播給人。因在捕獲伊蚊的卵巢中檢出登革病毒顆粒,推測伊蚊可能是病毒的儲存宿主。
3、易感人群
在新疫區普遍易感。1980年在廣東流行中,最小年齡3個月,最大86歲,但以青壯年發病率最高。在地方性流行區,20歲以上的居民,100%在血清中能檢出抗登革病毒的中和抗體,因而發病者多為兒童。
三、登革熱的症狀:
一般帶病毒的蚊子叮咬后3至15天發病,通常為5至8天。症狀表現有:起病急,高熱(39℃以上),發熱時伴有較劇烈的頭痛、眼眶痛、骨關節肌肉痛,早期顏、頸、胸皮膚潮紅,極度乏力,可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症狀;病程5天至7天出現皮疹,多見于軀干部,一般有癢感,大部分不脫屑;可有皮膚黏膜出血等。
如果發病前14天內去過登革熱流行的國家或地區旅游,或者發病前14天內有可疑的蚊蟲叮咬史,出現突發高熱,肌肉關節痛,皮疹等臨床表現,應及時就醫,并告知醫生旅游史/可疑叮咬史,通過采集血清檢測以進一步確定診斷。
四、流行特征:
1、地方性
凡有伊蚊孳生的自然條件及人口密度高的地區,均可發生地方性流行,在城市中流行一段時間之后,可逐漸向周圍的城鎮及農村傳播,在同一地區,城鎮的發病率高于農村。
2、季節性
發病季節與伊蚊密度、雨量相關。在氣溫高而潮濕的熱帶地區,蚊媒常年繁殖,全年均可發病。我國廣東、廣西為5~10月,海南省3~10月。
3、突然性
流行多突然發生,不少國家在本病消慝十余年之后突然發生流行,我國40年代在東南沿海曾有散發流行,至1978年在廣東佛山突然流行。
4、傳播迅速,發病率高,病死率低
疫情常由一地向四周蔓延。如1978年5月廣東省佛山市石灣鎮首先發生登革熱,迅速波及幾個市、縣。1980年3月海南省開始流行,很快席卷全島,波及廣東內陸幾十個省、市。病死率0.016%~0.13%。本病可通過現代化交通工具遠距離傳播,故多發生在交通沿線及對外開放的城鎮。
現在我們知道了登革熱是如何傳染的了,春季蚊蟲多,要做好防蚊滅蚊措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