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偏低怎么辦

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偏低怎么辦

1、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偏低怎么辦

中性粒降低,主要是見于病毒感染,化學物接觸等等,很廣,不是特異指標,不一定的,需要綜合考慮。

2、什么是中性粒細胞

中性粒細胞(neutrophil)是在瑞氏(Wright)染色血涂片中,胞質呈無色或極淺的淡紅色,有許多彌散分布的細小的(0.2~0.4微米)淺紅或淺紫色的特有顆粒。

絕大部分的粒細胞屬中性粒細胞。每微升血液中約有4500個中性粒細胞。由于這些細胞的細胞核的形態特殊,中性粒細胞又稱為多形核白細胞。中性粒細胞在血管內停留的時間平均只有6-8小時,它們很快穿過血管壁進入組織發揮作用,而且進入組織后不再返回血液中來。在血管中的中性粒細胞,約有一半隨血流循環,通常作白細胞計數只反映了這部分中性粒細胞的情況;另一半則附著在小血管壁上。

3、中性粒細胞結構特點是什么

為數量最多的白細胞。占白細胞50-70%,細胞直徑10-12?m。核呈深染的彎曲桿狀(馬蹄鐵形)或分葉狀,分葉核一般為2~5葉,葉間有纖細的縮窄。中性粒細胞部相連,正常人以2~3葉者居多。核的葉數與細胞在血流中停留的時間成正變。

中性粒細胞的胞質呈淺粉紅色,含有許多細小顆粒,其中淺紫色的為嗜天青顆粒(azurophilic granule),淺紅色的為特殊顆粒(specific granule)。嗜天青顆粒約占顆粒總數的 20%,電鏡下顆粒較大,直徑 0.6~0.7?m,呈圓形或橢圓形。

中性粒細胞的作用

中性粒細胞在血液的非特異性細胞免疫系統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處于機體抵御微生物病原體,特別是在化膿性細菌入侵的第一線,當炎症發生時,它們被趨化性物質吸引到炎症部位。由于它們是借糖酵解獲得能量,因此在腫脹并血流不暢的缺氧情況下仍能夠生存,它們在這里形成細胞毒存在破壞細菌和附近組織的細胞膜。由于中性粒細胞內含有大量溶酶體酶,因此能將吞噬入細胞內的細菌和組織碎片分解,這樣,入侵的細菌被包圍在一個局部,并消滅。

中性粒細胞內含許多彌散分布的細小的淺紅或淺紫色的特有顆粒,顆粒中含有髓過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吞噬素、溶菌酶等。髓過氧化物酶是中性粒細胞所特有,即使在有強吞噬作用的巨噬細胞中也極少或完全沒有這種酶。

中性粒細胞的病理學變異

1、增加,見于骨髓增殖綜合症、細菌感染、某些寄生蟲病、組織局部缺血或壞死、癌和何杰金氏病、急性出血和急性溶血之后、代謝性疾病(痛風危象、糖尿病酸中毒、腎功能不全)、炎症綜合性、變態反應和各種中毒。

2、減少,骨髓發育不全、骨髓入侵(成少突神經膠質細胞的造白細胞組織增生、部分成髓細胞性白血病)、病毒感染、傷寒、副作寒、某些寄生蟲病(瘧疾、黑熱病)、甲狀腺機能亢進、脾功能亢進、瓦爾登斯特倫病、多發性骨髓瘤、費爾提綜合征、貧血(缺鐵、缺葉酸、維生素B12缺乏)、放射線(如:定位治療)、粒細胞缺乏症(中毒:匹拉咪痛、吩噻嗪、保泰松、抗甲狀腺藥等;免疫-免疫變態反應性疾病;全身性疾病)。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