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的危害性
幽門螺桿菌的危害性
1、深居胃黏膜興風作浪的幽門螺桿菌(簡稱Hp),近年發現幽門螺桿菌并不那么老實,不僅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有關,還可引起其它器官和組織疾病,特別是心血管疾病、貧血以及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只要消滅Hp,這些疾病可意外改善或恢復。
2、幽門螺桿菌感染是我國感染率最高的一種慢性疾病,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它啟動了一系列致病事件,導致萎縮性胃炎、化生、異型增生和最終胃癌的發生。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可預防胃粘膜癌前變化(萎縮性胃炎、腸化生)的發生和發展。清除胃內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可使胃癌前病變及胃癌的風險大大降低。胃癌是全球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癌症死亡原因中位列第二。在我國,每年大約有16萬人死于胃癌。幽門螺旋桿菌非常頑固,一旦感染,除非用正規的治療方案,否則自愈率接近于零。
3、注意:幽門螺桿菌原本就跟人類共生共存千百萬年,研究顯示不同種族也有不同的幽門螺桿菌,研究幽門螺桿菌的差異,還可以作部族遷移的證據。所以能夠與人類共存共榮,一定有其必要性的一面。幽門螺桿菌的大量出現,是因為整個消化系統內在的平穩受到破壞,幽門螺桿菌才大量滋生,也才導致潰瘍。所以不恢復整個消化系統的穩定,汲汲追求消滅幽門螺桿菌,難免舍本逐末,最後還是沒有能夠完全解決問題。
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症狀
1、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症狀主要是反酸、燒心以及胃痛、口臭。這主要是由于幽門螺桿菌誘發胃泌素瘋狂分泌,而發生發酸燒心,而具有胃潰瘍疾病的患者,幽門螺桿菌更是引起了主要症狀胃痛的發生,口臭最直接的病菌之一就是幽門螺桿菌了。
2、幽門螺旋桿菌能夠引起慢性胃炎。所發生的主要臨床表現有:上腹部不適、隱痛,有時發生噯氣、反酸、惡心、嘔吐的症狀,病程較為緩慢,但是容易反復發作。
3、患者感染幽門螺桿菌后產生多種致病因子,從而引起胃黏膜損害,臨床疾病的發生呈現多樣性,而且患者多會出現反酸、噯氣、飽脹感等等,均是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患者比沒有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患者多數倍。
4、幽門螺桿菌感染有時也沒有特別明顯的症狀,這時一般是通過檢查來判斷有無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幽門螺桿菌這種致病菌,很容易誘發胃腸疾病的發生。
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病因
1、Hp感染誘導產生特異性細胞和體液免疫,并誘發機體的自身免疫反應,損害胃腸黏膜。黏膜損傷后,從炎症到癌變的過程可能是: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癌變。研究提示根除Hp后可以阻止這一過程的發展。
2、感染Hp后大多數患者表現隱匿,無細菌感染的全身症狀,也常無胃炎的急性期症狀,臨床上患者往往以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表現就診。從吞食活菌自愿者試驗結果可見,感染先引起急性胃炎,未治療或未徹底治療,而發展為慢性胃炎。
3、急性感染潛伏期2~7天,胃鏡下表現為胃竇急性充血糜爛,組織學檢查黏膜層有充血、水腫及中性粒細胞浸潤,症狀可表現為腹痛、腹脹、晨起惡心、反酸、噯氣、饑餓感,重者出現嘔吐。現已有足夠證據表明,Hp是引起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