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混濁

尿液混濁的概述

1、定義

正常尿液是淡黃色透明的,隨尿量的增減,尿的顏色可以發生變化,出汗或飲酒后,尿也會暫時性的變濃,但當尿液呈現混濁狀態時,有可能是一種病態表現。尿液渾濁(cloudy urine)常見原因是尿液堿性過高,引起尿中磷酸鹽類結晶沉淀使尿液變濁。腎盂腎炎的患者可出現尿液混濁,尿液嚴重感染也可見尿液混濁,罕見的乳糜尿則是由于淋巴管被寄生的絲蟲阻塞導致。

2、症狀部位

腎臟、前列腺

3、症狀科室

泌尿外科

4、常見病因

腎盂腎炎、前列腺炎、運動過量等

尿液混濁的原因及發病機制

前列腺溢液

因為正常時即可有一定量的前列腺液隨尿排出,一般肉眼難以發現。若你是年輕人,體內的雄激素水平較高,前列腺液分泌量較多,排尿時由于前列腺平滑肌的被動收縮,很容易造成前列腺液的溢出。尤其是夜間,由于陰莖持續被動勃起,更刺激腺體分泌,以致在晨起排尿時出現尿白,或者大便時前列腺受到擠壓,排尿時可出現間斷的尿白現象。

前列腺炎

前列腺炎是指前列腺特異性和非特異感染所致的急慢性炎症,從而引起的全身或局部症狀。要想與生理性前列腺溢液相鑒別,必須通過前列腺液常規檢查及B超檢測等。通常,患前列腺炎者,其前列腺液中白細胞增多、卵磷脂小體減少或至診斷標準范圍。可分為急性前列腺炎和慢性前列腺炎。其中急性前列腺炎是由細菌感染而引起的急性前列腺炎症。

尿液中鹽類結晶所致

由于運動過量、或者過食肉類及蔬菜后,導致草酸鹽等代謝過量而產生鹽類晶體尿,積存在膀胱內,待排尿時排出,從而出現白色渾濁尿。這種情況也比較多見。此時尿液的顯微鏡檢查可發現大量的鹽類結晶或在尿中滴入鹽酸少,尿液由渾濁變為清晰,即可明確。

急性尿道炎

患者的症狀表現為尿道分泌物增多,剛開始是粘液,漸漸地小便混濁,使得尿道分泌物轉變為膿性。

乳糜尿

該病比較罕見,是由于絲蟲引起,大量的淋巴液進入尿液中,導致白色渾濁尿。由尿液的乳糜定性即可確診。

尿液混濁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1、尿液混濁的檢查方法

進行尿常規、尿管型、免疫球蛋白輕鏈測定等檢查。

尿常規

尿蛋白一般為微量或少量。若尿蛋白>3.0/24小時,提示非腎盂腎炎的可能。尿沉渣可有少量紅細胞及白細胞。若發現白細胞管型有助診斷。

尿培養

同急性腎盂腎炎,但陽性率較低,有時需反復檢查方可獲得陽性結果。陰性尿細菌培養患者中約有20%可找到原漿型菌株,胞膜雖破裂,但原漿質仍在,一旦環境有利即可重新繁殖。膀胱滅菌后尿培養及尿液抗體包裹細菌檢查陽性時,有助診斷,據此可與膀胱炎相鑒別。

腎功能檢查

通常有腎小管功能減退(尿濃縮功能減退,酚紅排泄率降低等),可有尿鈉、尿鉀排出增多,代謝性酸中毒;尿少時血鉀可增高。晚期出現腎小球功能障礙、血尿素氮及肌酐增高,并導致尿毒症。

X線造影

可見腎盂腎盞變形,明顯不規則甚至縮小。

2、尿液混濁的診斷鑒別方法

急性腎盂腎炎病史可作為診斷的參考,但不能作為依據。因多數非梗阻性慢性腎盂腎炎患者,既往可無泌尿系感染病史,也無其他腎病史。常隱匿起病,氮質血症症狀可為患者首發症狀,診斷時應予注意。

尿液混濁的危害

小便渾濁有兩種情況,一是正常生理現象,二是疾病的外在表現。當氣溫升高、出汗多、飲水少、排尿少,貪吃肉食或蔬菜水果之時,尿液即呈堿性或酸性。此時,尿液中會有較多磷酸鹽、碳酸鹽或尿酸鹽結晶體析出,從而使尿液呈渾濁樣。這是正常現象,只需改善生活習慣便可恢復正常。

在很多時候,尿是混濁的,一些泌尿系統的疾病不能分開,根據實驗結果,尿混濁會與慢性前列腺炎和尿道炎有關。

慢性前列腺炎的一個典型症狀就是尿滴白(尿液渾濁如同乳汁),臨床上將之稱為乳糜尿。如果是尿道炎,那么尿液渾濁集中表現為尿道口有分泌液,開始為粘液性,后轉為膿性分泌物,滲入尿中,即為粘稠狀。膀胱炎下的尿液渾濁則以膿尿為主,有時可出現血尿。這三種情況,為小便渾濁的常見表現。

尿液混濁的防治方法

1、尿液混濁的預防方法

慢性腎盂腎炎患者要增強體質,提高機體防御能力。消除各種誘發因素如糖尿病、腎結石及尿路梗阻等。積極尋找并去除炎性病灶,如男性前列腺炎,女性尿道旁腺炎、陰道炎及宮頸炎。減少不必要的導尿及泌尿道器械操作,如必需保留導尿應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女性與性生活有關者,應于性生活后即排尿,并內服一劑SMZco。懷孕期及月經期更應注意外陰清潔。更年期服用尼爾雌醇,每月1~2次,以增強局部抵抗力。

2、尿液混濁的治療方法

針對引起尿液渾濁的原發疾病進行治療。采用細菌培養加藥敏實驗,找到致病菌及敏感藥物,規范系統用藥。平時注意陰部衛生,避免憋尿及久坐,多飲水、戒煙酒、規律并節制性生活。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