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隔缺损早期表现

房间隔缺损早期表现

1、房间隔缺损早期表现

多数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儿童除易患感冒等呼吸道感染外可无症状,活动亦不受限制,一般到青年时期才表现有气急、心悸、乏力等。40岁以后绝大多数病人症状加重,并常出现心房纤颤、心房扑动等心律失常和充血性心衰表现,也是死亡的重要原因。

体格检查发现多数儿童体形瘦弱,并常表现左侧前胸壁稍有隆起,心脏搏动增强,并可触及右心室抬举感等。其典型表现为胸骨左缘第2、3肋间闻及Ⅱ~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伴有第二心音亢进和固定分裂,收缩期杂音为肺动脉瓣血流速度增快所致,少数病人还可扪及收缩期震颤。分流量大者三尖瓣区可听到三尖瓣相对狭窄产生的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如右心室抬举感增强,肺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减弱,但第二心音更加亢进、分裂,提示存在肺动脉高压。病变晚期将发展为充血性心力衰竭,颈静脉怒张、肝脏增大。

2、心房间隔缺损的概述

心房间隔缺损是较常见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病。根据北京和上海的临床资料,在各种先天性心脏病中心房间隔缺损分别占24.6%和21.7%。本病较多见于女性,女与男之比为2∶1到4∶1。心房间隔缺损是由于胚胎期构成心房间隔的有关组织发育不全所形成。

3、心房间隔缺损的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胸部X线、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一般即可诊断第2孔型心房间隔缺损。少数症状体征不典型的病例,必要时作右心导管检查,发现右心房血液氧含量比腔静脉高1.9容积%以上以及心导管可通过缺损进入左心房,更可明确诊断。

房间隔缺损的治疗

手术治疗,对诊断明确者应早日手术,5岁左右为理想时间;有肺动脉高压仍以左向右分流者应争取手术;但重度肺动脉高压、出现右向左分流者,应视为手术禁忌症。手术预后一般良好。

一部分较小的第2孔型心房间隔缺损病例,可能在出生后1年内自行闭合,出生后2年则自行闭合的可能性极小。单纯型第2孔型心房间隔缺损或第2孔型心房间隔缺损伴有部分右肺静脉异位回流,肺循环血流量与体循环血流量之比超过1.5∶1者均应考虑手术治疗。最适当的手术年龄为4~5岁,早期手术治疗可防止肺循环阻力升高和出现右心衰竭。婴幼儿期呈现充血性心力衰竭,内科手术未能控制心衰者,则需尽早施行手术。肺循环阻力明显增高,静息时达6个Wood单位以上,运动后未下降或进一步升高。临床上出现紫绀、心房水平呈现逆向分流,运动后动脉血氧饱和度进一步降低的病例禁忌手术治疗。

房间隔缺损的预防

先心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为预防先心病的发生,应开展科普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对适龄人群进行重点监测,充分发挥医务人员和孕妇及其家属的作用。

1、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包括孕妇本人及其配偶,如嗜烟,酗酒等。

2、孕前积极治疗影响胎儿发育的疾病,如糖尿病,红斑狼疮,贫血等。

3、积极做好产前检查工作,预防感冒,应尽量避免使用已经证实有致畸胎作用的药物,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

4、对高龄产妇,有先心病家族史,夫妇一方有严重疾病或缺陷者,应重点监测。

关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