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脊液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
腦脊液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的基本信息
1、定義
由于血腦屏障的影響,腦脊液和血清中的氨基轉移酶不能相互溝通,中樞神經系統以外的疾患,一般不影響腦脊液的氨基轉移酶。因此,腦脊液氨基轉移酶活性的測定,只反映中樞神經系統的病變。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與肝臟疾病不同,AST比ALT更有診斷價值。
AST酶促反應產生的草酰乙酸,通過過量的指示酶蘋果酸脫氫酶的作用轉變成蘋果酸,同時NADH氧化成NAH+,在340nm下監測吸光度的降低速率計算AST活力。
2、專科分類
無
3、檢查分類
腦脊液檢查
4、適用性別
男女均適用
5、是否空腹
空腹
腦脊液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的正常值和臨床意義
1、正常值
5-20U。
2、臨床意義
增高:
腦血管病: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腦栓塞。腦部炎症:細菌性腦膜炎、腦炎、感染中毒性腦病、脊髓灰質炎等。其他:中樞神經系統轉移癌、癌病性神經肌病、大腦或小腦變性、腦萎縮、繼發性癲癇、缺氧性腦病、家族性黑蒙性癡呆等。
腦脊液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的檢查過程及注意事項
1、檢查過程
患者側臥于硬板床上,背部與桌面垂直,頭部盡量向前胸屈曲,兩手抱膝緊貼腹部,使軀干盡可能呈弓形;或由助手在術者對面用一手挽患者頭部,另一手挽雙下肢腘窩處并用力抱緊,使脊柱盡量后凸以增寬椎間隙,便于進針。
確定穿刺點,通常以雙側髂棘最高點連線與后正中線的交匯點為穿刺點,此處相當于第3~4腰椎棘突間隙,有時也可以在上一或下一腰椎間隙進行。
常規消毒皮膚后戴無菌手套、蓋洞巾,用2%利多卡因自皮膚到椎間韌帶做逐層局部麻醉。
術者用左手固定穿刺點皮膚,右手持穿刺針以垂直背部、針尖稍斜向頭部的方向緩慢刺入,成人進針深度約為4~6cm,兒童約2~4cm。當針頭穿過韌帶與硬腦膜時,有阻力突然消失感。此時可將針芯慢慢抽出(以防腦脊液迅速流出,造成腦疝),可見腦脊液流出。
放液前先接上測壓管測量壓力。正常側臥位腦脊液壓力為70~180mmH2O(0.098Kpa=10mmH2O)或40~50d/分。若繼續做 queckenstedt試驗,可了解蛛網膜下腔有無阻塞。即在測初壓后,由助手先壓迫一側頸動脈約10s,再壓另一側,最后同時按壓兩側頸動脈。正常時 壓迫頸動脈后,腦脊液壓力立即迅速升高一倍左右,解除壓迫后10~20s,迅速降至原來水平,稱為梗阻試驗陰性,表示蛛網膜下腔通暢;若壓迫頸動脈后,不 能使腦脊液壓力升高,則為梗阻試驗陽性,示蛛網膜下腔完全阻塞。若施加壓力后緩慢上升,放松后又緩慢下降,示有不完全阻塞。但是。顱內壓增高者,禁做此試 驗。
撤去測壓管,收集腦脊液2~5ml送檢;如需作培養時,應用無菌試管留標本。
術畢,將針芯插入后一起拔出穿刺針,覆蓋消毒紗布,用膠布固定。
去枕平臥4~6小時,以免引起術后低顱壓頭痛。
同ALT比色測定法,僅把酶促反應時間改為60min,查AST標準曲線。
2、注意事項
肝臟毒性藥物或導致膽汁阻塞的藥物均可引起酶活性升高。
腦脊液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的相關疾病和症狀
1、相關疾病
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腦栓塞、脊髓灰質炎、癡呆
2、相關症狀
癡呆
腦脊液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的不適宜人群和不良反應
1、不適宜人群
如有明顯視乳頭水腫或有腦疝先兆者,禁忌穿刺。凡患者處于休克、衰竭或瀕危狀態以及局部皮膚有炎症、顱后窩有占位性病變者均禁忌穿刺。
2、不良反應
穿刺時患者如出現呼吸、脈搏、面色異常等症狀時,應立即停止操作,并作相應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