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
淋巴瘤的概述
1、定義
淋巴瘤是原發于淋巴結或淋巴組織的惡性腫瘤。主要表現為無痛性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全身各組織器官均可受累,伴發熱、盜汗、消瘦、瘙癢等全身症狀。本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但發病年齡高峰在31~40歲,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高峰略往前移。男女之比為:2~3:1。
2、別稱
淋巴癌。
3、發病部位
淋巴。
4、傳染性
無傳染性。
5、高發人群
青壯年。
6、科室
腫瘤科、內分泌科。
淋巴瘤的典型症狀
1、淋巴瘤的典型症狀
早期症狀: 以頸部為最多,其次是腋下、腹股溝;常有全身無力、消瘦、食欲不振、盜汗及不規則發熱。
晚期症狀: 晚期多發生粘連及多個腫大淋巴結融合成塊;發于咽淋巴環的淋巴瘤,,且常伴隨膈下侵犯。症狀有咽痛、異物感、呼吸不暢和聲音嘶啞。
2、淋巴瘤的分類
全身症狀
惡性淋巴瘤在發現淋巴結腫大前或同時可出現發熱、瘙癢、盜汗及消瘦等全身症狀。
免疫、血液系統表現
惡性淋巴瘤診斷時10%~20%可有貧血,部分患者可有白細胞計數、血小板增多,血沉增快,個別患者可有類白血病反應,中性粒細胞明顯增多。乳酸脫氫酶的升高與腫瘤負荷有關。部分患者,尤其晚期病人表現為免疫功能異常,在B細胞NHL中,部分患者的血清中可以檢測到多少不等的單克隆免疫球蛋白。
皮膚病變
惡性淋巴瘤患者可有一系列非特異性皮膚表現,皮膚損害呈多形性,紅斑、水皰、糜爛等,晚期惡性淋巴瘤患者免疫狀況低下,皮膚感染常經久破潰、滲液,形成全身性散在的皮膚增厚、脫屑。
淋巴瘤的病因病機
病因不清。一般認為,可能和基因突變,以及病毒及其他病原體感染、放射線、化學藥物,合并自身免疫病等有關。
淋巴瘤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血象:早期一般無特別。貧血見于晚期或合并溶血性貧血者。白細胞除骨髓受累之外一般正常,嗜酸性粒細胞增多,以HD常見。
骨髓象:骨髓未受淋巴瘤侵犯之前,一般無異常。在HD的骨髓涂片中找支Reed-sternberg細胞地診斷有價值。
生化檢查:血沉加快提示病情處于活動;病情進展時血清銅及鐵蛋白升高,緩解期則下降;鋅與之相反。鹼性磷酸酶升高可能有肝或骨骼受累。肝受累者同時可伴有5-核苷酸酶升高。
CT、核磁共振和聲象圖檢查:可發現胸內、腹膜后、腸系膜之淋巴結病變及肝脾病變。
診斷:淋巴瘤臨床表現多樣,雖然可以有慢性、進行性、無痛性淋巴結腫大,但也可以表現為其他系統受累或全身症狀。臨床上懷疑淋巴瘤時,可以做淋巴結或其他受累組織或器官的病理切片檢查(活檢)以確診。
淋巴瘤的并發症
淋巴瘤早期無明顯并發症出現,晚期則隨病變的進展出現感染及相應組織器官受侵的臨床表現。
淋巴瘤的防治方案
1、淋巴瘤的預防方法
嚴防病毒侵襲,可通過接種疫苗(如肝炎疫苗等)、促進睡眠、勤上運動場等舉措,在體內建立起一道防線,不給病毒入侵以任何可乘之機。
強化體內免疫系統,如吃好三餐,攝足與免疫力有關的養分,防止營養不良;合理用藥,盡量避開抗生素、皮質激素等有損免疫系統的藥物。
避開有害化學物質,如不用或少用染發劑,對果蔬等進行去除農藥等抗污染處理。
適度日光浴。日光浴對淋巴癌有著明顯的預防作用,但不能過分暴曬,反之會引發皮膚癌的可能。
2、淋巴瘤的治療方法
放射治療
某些類型的淋巴瘤早期可以單純放療。放療還可用于化療后鞏固治療及移植時輔助治療。
化學藥物治療
淋巴瘤化療多采用聯合化療,可以結合靶向治療藥物和生物制劑。近年來,淋巴瘤的化療方案得到了很大改進,很多類型淋巴瘤的長生存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骨髓移植
對60歲以下患者,能耐受大劑量化療的中高危患者,可考慮進行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部分復發或骨髓侵犯的年輕患者還可考慮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
手術治療
僅限于活組織檢查或并發症處理;合并脾機能亢進而無禁忌證,有切脾指征者可以切脾,以提高血象,為以后化療創造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