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
便血的概述
1、定義
血液從肛門排出,糞便顏色呈鮮紅、暗紅或柏油樣(黑便),均稱為便血。便血只是一個症狀,并非一種疾病。便血多見于下消化道出血,特別是結腸與直腸病變的出血,但亦可見于上消化道出血。便血的顏色取決于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出血量與血液在胃腸道停留的時間。便血伴有皮膚、黏膜或其他器官出血現象者,多見于血液系統疾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
2、症狀部位
肛門、消化道。
3、症狀科室
消化內科。
4、常見病因
由消化道炎症、潰瘍、腫瘤、痔瘡等引起。
便血的原因及發病機制
多種肛門直腸疾病會出現便血,應根據發病年齡、便血的方式、多少、顏色及伴不伴有痛疼等症狀綜合分析加以判斷。如果大便呈柏油狀或呈黑色,出血部位多在于上消化道,也就是說,胃和十二指腸出血的可能性居多。如果血色紫紅,混有粘液,并伴有惡臭,應考慮腸道腫瘤,特別是直腸癌的可能。如果便血呈鮮紅色,且成滴狀附于大便的表面,那么出血部位大多在肛門或距肛門不遠的部位,應考慮痔瘡、肛裂、直腸癌的出血。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時,由于血液在消化道停留時間短,血色也可以是鮮紅的,這一點需要認真鑒別。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疾病引起的便血量很小,常常用肉眼不能發現,而少量的消化道出血,是早期結腸癌的重要症征,如能盡早發現便血,對確診疾病及取得治療的良好時機有著重要的意義。
引起肛門直腸出血的疾病一般按部位區分為四大類。
肛門疾病
肛門疾病是引起便血最常見的原因,痔瘡、肛裂引起的便血都是便后滴血,嚴重的可以噴血,血色鮮紅,血與糞便不混和,肛裂引起的便血常伴有排便后肛門痛疼。痔瘡出血,常常是在排便用力努掙時,有小腫塊由肛門內向外凸出,并有滴狀或噴射狀鮮血排出,出血量可大可小,內痔出血常常無痛。
直腸疾病
直腸息肉是直腸的良性腫瘤,大便帶血是直腸息肉的主要症狀,距肛門很近的直腸息肉有時也會脫出肛門以外。此種疾病常見于兒童。
如果有人持續便血,有下墜感,大便次數增加,出現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的情況,同時有體重在短期內明顯下降的情況發生時,則提示可能有直腸癌發生的可能,這樣的情況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尤其是老年人。
結腸疾病
結腸同直腸一樣,也可有息肉與癌症的發生,潰瘍性結腸炎、痢疾等病也可引起便血,此類大腸炎性疾病引起的便血多半混有粘液或呈膿血便,并伴有腹痛、發熱、里急后重等症狀。此外,一些比較少見的疾病,如腸傷寒、腸結核、腸套疊等,也會有便血的症狀發生。
全身性疾病
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友病、凝血機制紊亂、膠原病、尿毒症以及某些少見的傳染病如鼠疫、斑疹傷寒等,都會出現便血。但在這些疾病中,便血僅僅是全身出血的一部分,便血的同時,會有全身其他部位的出血現象,因此,鑒別起來并不困難。
便血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1、便血的檢查方法
1.1、X線鋇餐或鋇劑灌腸檢查
氣鋇雙重造影行十二指腸、空回腸檢查或行全結腸檢查,對腸道結核、克羅恩病、血吸蟲病、潰瘍性結腸炎、腸扭轉、腸套疊、息肉或癌腫等疾病的診斷有較大幫助。
1.2、乙狀結腸鏡或全結腸鏡檢查
由于直腸、乙狀結腸是炎症性病變、息肉或癌腫等疾病的好發部位,故乙狀結腸鏡檢查對這些病變的診斷極有幫助。全結腸鏡檢查除可發現上述疾病外,對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盲腸的出血性病變的診斷均有幫助。如腸鏡進入回腸末端,還可對回腸末端的病變如結核、克羅恩病、淋巴瘤等病變的診斷提供幫助。如能結合活檢,行組織學檢查,則可顯著提高診斷的正確性。
1.3、腹部B型超聲波或CT、MRI檢查
對中、晚期結腸癌均有輔助診斷價值。如發現腹腔內或腹膜后淋巴結腫大,則對腸結核、淋巴瘤等疾病的診斷有參考價值。
1.4、選擇性血管造影檢查
便血時,行選擇性腸系膜上、下動脈插管造影檢查,可明確出血的部位,也有利于血管畸形等疾病的診斷,因此,對不明原因的便血患者,為明確出血部位或病因,行選擇性血管造影是必不可少的檢查。
1.5、無線膠囊內鏡檢查
近年來無線膠囊內鏡(亦稱膠囊內鏡)檢查已開始應用于臨床,該檢查屬于無創性,患者均能耐受,無不良反應。膠囊比一般的藥物膠囊稍大,其內裝有閃光裝置及攝影芯片;膠囊吞服后到達幽門部時間需40min左右,檢查完胃腸道的時間平均需350min;膠囊通過胃腸腔時,其所攝圖像經腹部的遙控接受器信號存于電腦中,然后再對清晰的圖像逐一進行分析。
2、便血的診斷鑒別方法
2.1、注意便血的特點
了解便血的發生和發展過程。內痔、肛裂常在大便后出血;慢性非特異性結腸炎、結腸息肉等常呈反復、間歇性少量便血;中晚期(結)直腸惡變可為持續性少量便血。
分清便血性狀、出血方式、顏色和出血量。如內痔出血呈點滴狀或噴射狀;肛裂則是血附于糞便表面或手紙染血,出血量少;如出血較多,血液在腸腔內貯留,排出時可呈黑色,多考慮上消化道病變;若為紫紅色、暗紅色或有血塊;或血色鮮紅,則多來自下消化道;混有黏液并有臭味,應想到有直腸惡變的可能。
2.2、注意便血的伴發症狀
如直腸炎、直腸息肉(癌)等便血常伴有肛門下墜、里急后重;內痔、息肉便血無肛門疼痛;肛裂則伴有肛門疼痛及便秘;慢性結腸炎常伴腹瀉、左下腹隱痛;出血性壞死性結腸炎、腸套疊伴有劇烈的腹痛甚至休克等。
主要是便血的原發病鑒別,可根據便血的特點及伴隨症狀、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等綜合判定。此外,動物血、藥物等有可能導致糞便顏色改變,應注意詢問并鑒別之。
便血的危害
長期便血,很容易使患者體內丟失大量的鐵,引起缺鐵性貧血。對于產后女性患者來說,長期貧血容易導致女性腎臟濃縮功能減退,患者常有多尿、尿比重降低、降低等症狀,女性貧血患者還常會出現月經不規則、過多或減少、皮膚干燥、毛發枯疏等症狀。同時,便血也是腸惡性腫瘤的早期信號,鑒于便中帶血的情況與痔瘡出血類儀,一般人很難區分,一些人不夠重視,而后悔莫及。
便血的防治方法
1、便血的預防方法
每天定時大便,(沒有大便也要定時到廁所做排便條件反射訓練),每次大便時間不宜過長,以5分鐘左右為宜;飲食宜清淡,少食辛辣、煎炒、油炸、烈酒等不消化刺激性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和纖維性食物,多飲水,尤其是香蕉、蜂蜜類潤腸通便食物;每天早上起來的時候喝一杯溫鹽水或涼白開水,以促進腸蠕動;不要久站久坐,適當增加運動,特別是提肛運動;便前便后坐浴熏蒸,保持肛門的清潔。
2、便血的治療方法
便血的原因非常多,不可能每一種病因的治療都相同。但維持生命體征、對症治療是總原則。努力尋找導致便血的病因才是最大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