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數偏低的原因

血小板數偏低的原因

1、血小板數偏低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血小板生成減少或無效死亡

包括遺傳性和獲得性兩種獲得性血小板生成減少是由于某些因素如藥物,惡性腫瘤,感染電離輻射等損傷造血干細胞或影響其在骨髓中增殖所致。這些因素可影響多個造血細胞系統,常伴有不同程度貧血白細胞減少,骨髓巨核細胞明顯減少。

2、血小板數偏低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血小板破壞過多

包括先天性和獲得性兩種獲得性血小板破壞過多包括免疫性和非免疫性。免疫性血小板破壞過多常見的有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和藥物血小板減少。非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破壞過多包括感染彌漫性血管內凝血,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

3、血小板數偏低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血小板生成不足

見于骨髓抑制藥物的應用、輻射、再生障礙性貧血等損害造血干細胞或巨核細胞的因素;骨髓造血前體細胞的異常增殖如急性白血病等;巨幼細胞貧血時,血小板呈無效造血,血小板生成不足。

4、血小板數偏低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血小板在體內分布異常

主要見于與脾臟而引起血小板數目減少。臨床上,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可分為特發性和繼發性二大類。

5、血小板數偏低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患有假性血小板減少症

由于血小板計數不準確,或在使用EDTA作抗凝劑時,血小板容易結塊,計數時出現“人為”的血小板數目減少,其機制與抗凝劑依賴性血小板凝集素有關。

血小板低的症狀

急性血小板減少常見于兒童,占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病歷的90%,男女發病率相近。起病前1-3周84%病人有呼吸道或其他病毒感染史,因此秋冬季發病最多,起病急促,可有發熱,畏寒,皮膚粘膜紫癜。如患者頭痛,嘔吐,要警惕顱內出血的可能。病程多為自限性,80%以上可自行緩解平均病程4-6周。少數可遷延或數年以上轉為慢性。急性型占成人ITP不到10%。

血小板低的症狀:可突然發生廣泛而嚴重的皮膚粘膜紫癜,甚至大片瘀斑和血腫,皮膚瘀點多為全身性,以下肢為多,分布均勻,出血多見于鼻,齒齦,口腔可有血泡。

慢性型血小板低的症狀:較少見,占16%~29%,發病年齡多>6~10歲,起病隱匿,多無先驅感染症狀,但病毒感染可加重病情。出血症狀一般較輕,重者也可發生瘀斑、血腫及顱內出血。病程超過6個月。血小板數常為(30~50)×10^9/L,血小板壽命2~3天,伴血小板功能持續異常.PF3活性降低,血小板粘附性降低,對ADP凝集反應降低。PAIg陽性率達95%。骨髓巨核細胞多為成熟型。

血小板減少的危害

1、多發性瘀斑、紫癜最常出現于腿部。

2、引起胃腸道大量出血和中樞神經內出血可危及生命。

3、急性型多為10歲以下兒童。所在冬、春季節發病,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以上呼吸道感染、風疹、麻疹、水痘居多,也可在疫苗接種后,感染與紫癜間的潛伏期多在1-3周。成人急性期少見,常與藥物、感冒、勞累有關,病情比小兒嚴重。

4、慢性型較為常見,占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殿的80%,多為10-40歲,女性為男性的3-4倍。起病隱襲。患者可有持續性出血或反復發作,有的表現為局部的出血傾向,如反復鼻衄或月經過多。瘀點或瘀斑可發生在任何部位的皮膚與粘膜,但以四肢遠端較多。

5、起病急驟,可有發熱。主要為皮膚、粘膜出血,往往較嚴重,皮膚出血呈大小不等的瘀點,分布不均,以四肢為多。粘膜出血有鼻衄、牙齦出血、口腔舌粘膜血泡。也常常有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眼結膜下出血,少數視網膜出血。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