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脛骨折的護理措施

股骨脛骨折的護理措施

1、股骨脛骨折要定時做牽引

定時翻身、拍背 行骨牽引的病人應定時放松牽引,保護患肢皮膚。防止患肢內旋、外旋、內收和外展動作,避免盤腿動作。保持床面整潔干燥,病人每2~3小時翻身一次,預防褥瘡發生,翻身時避免過多活動患肢。大小便后要及時清潔,防止尿路感染。為病人更衣、洗浴時應防止著涼,對長期臥床者,應定時拍背,鼓勵其咳嗽、咯痰,以預防肺部感染。每日按摩雙上肢和健側下肢,防止關節僵硬和肌肉萎縮。

2、股骨脛骨折要經常按壓趾甲查血供

按壓趾甲查血供 患者做過石膏或夾板固定以后,要注意觀察受傷肢體的末梢循環,每隔一兩個小時看一次,看腳趾有無發紫,詢問病人有無肢端麻木。用指尖輕輕按壓病人的趾甲,如放松后很快充血紅潤,說明末梢循環良好,否則應警惕。試著扳動傷肢的腳趾,看有無劇痛。如有這些症狀,或發現皮膚起水泡、感覺減退,應立即自行解除石膏、夾板,并盡快到醫院復診,以防肢體壞死的嚴重后果。

3、股骨脛骨折飲食要均衡

均衡飲食,控制體重 股骨頸骨折大多發生于中老年人,尤其是那些長期缺乏鍛煉、營養不良以及患有骨質疏松症的老人。為使病情盡快康復,應均衡營養,常喝牛奶、豆漿,適量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避免飲酒以及含酒精的飲料,同時,還要選擇低脂、低膽固醇的食物,避免體重增加,減輕骨骼負重。

定期檢查愈合情況 建議每3個月拍一次X線片;如果經濟條件允許也可做磁共振或ECT檢查,以較早判斷愈合,可使用腋下雙拐輔助步行,分擔身體重量。

長期觀察病情 股骨頸骨折后,短期內難以確認股骨頭是否壞死,至少需觀察1年。如果1年后沒有任何不良症狀,說明恢復情況良好。在此期間,患者始終不宜過度負重鍛煉。為安全起見,最好觀察3年以上。

股骨頸骨折的症狀

1、功能障礙

是常見的股骨頸骨折的症狀。移位骨折病人在傷后就不能坐起或站立,但也有一些無移位的線狀骨折或嵌插骨折病例,在傷后仍能走路或騎自行車。對這些病人要特別注意。不要因遺漏診斷使無移位穩定骨折變成移位的不穩定骨折。患肢短縮,在移位骨折,遠端受肌群牽引而向上移位,因而患肢變短。

2、腫脹

股骨頸骨折多系囊內骨折,骨折后出血不多,又有關節外豐厚肌群的包圍,因此,外觀上局部不易看到腫脹。這是常見的股骨頸骨折的症狀。

3、畸形

患肢多有輕度屈髖屈膝及外旋畸形的股骨頸骨折的症狀。

4、疼痛

髖部除有自發疼痛外,移動患肢時疼痛更為明顯。在患肢足跟部或大粗隆部叩打時,髖部也感疼痛,在腹股溝韌帶中點下方常有壓痛。這同樣屬于股骨頸骨折的症狀。

股骨頸骨折的治療

1、外固定:適用于外展型和中間型骨折,一般多采用患肢牽引或抗足外旋鞋8~12周,防止患肢外旋和內收,約需3~4個月愈合,極少發生不愈合或股骨頭壞死。但骨折在早期有錯位的可能,故有人主張以采用內固定為妥。至于石膏外固定已很少應用,僅限于較小的兒童。內固定適應證最廣。對絕大部分內收型骨折均適用。一般約需4~6個月愈合,骨折愈合后仍應繼續觀察直至術后五年,便于早期發現股骨頭缺血壞死。

2、內固定:目前有條件的醫院在電視X光機的配合下,采用閉合復位內固定,如無X光機設備,亦可采用開放復位內固定。在內固定術之前先行手法復位,證實骨折斷端解剖復位后再行內固定術。

3、內固定同時植骨:對于愈合較困難或陳舊性骨折,為了促進其愈合,于內固定同時植骨,植骨方法有兩種:游離植骨和帶蒂植骨。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