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熱病毒抗體
流行性出血熱病毒抗體的基本信息
1、定義
當人體感染流行性出血熱病毒后不久,在血清中就可檢測到EHF-IgM,在7-10天內達高峰。而EHF-IgG在發病后2周才出現,可持續數年。EHF-IgM的測定對診斷斷早期流行性出血熱感染有重要價值。
2、專科分類
傳染病檢查
3、檢查分類
病原微生物檢查
4、適用性別
男女均適用
5、是否空腹
空腹
流行性出血熱病毒抗體的正常值和臨床意義
1、正常值
反向間接血凝抑制試驗:<1:8
免疫熒光技術檢測:<1:20
酶免疫染色法:<1:40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P/N<2.1
2、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 ≥8有臨床診斷價值,雙份血清效價增長4倍更有意義。
流行性出血熱是一組由蟲媒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本病于30年代初在我國東北首先發現,以后在我國許多地方均有流行。1942年命名為流行性出血熱,1982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有腎臟損害的流行性出血熱稱之為腎病綜合征出血熱。1978年李鎬汪等首先分離到出血熱病毒,1981年又分離到流行性出血熱病毒。近年來,免疫學檢測方法取得了較大的進展。
流行性出血熱患者自病程第1-2日IgM抗體開始出現,第3-14日陽性檢出率最高,其陽性滴度3-6日達高峰,10-14日逐漸下降,故IgM抗體可作為早期診斷的一項指標。
流行性出血熱患者的IgG抗體,可自病程第2-3日開始檢出,7-14日達高峰,最高滴度可持續2-3周,以后逐漸下降,但陽性可持續多年,雖然IgG抗體出現稍遲,但亦為特異性診斷手段,總的陽性率可達94.7%-100%,其抗體滴度與病性呈正相關,由于IgM抗體可以長期存在,故檢測結果陽性時,不可忽視臨床症狀與既往史,應進行綜合分析。
需要檢查人群:疑似流行性出血熱的人
流行性出血熱病毒抗體的檢查過程及注意事項
1、檢查過程
化驗取材:血液。
流行性出血熱病毒抗體的測定原理
間接免疫熒光法:以感染EHF病毒的細胞涂片為靶抗原片,加受檢血清,待反應后,用熒光素(FITC)標記的抗人IgM染色,根據有無特異性熒光顯色的細胞判讀結果。
試劑
抗原片和FITC標記抗人IgM國內有現成試劑市售。抗原片制備原則是取業經EHF病毒感染的Vero E-6細胞培養物,制成分散的細胞懸液,滴加于滅菌處理的10孔涂膜載玻片上,置濕盒5%二氧化化碳環境下,繼續培養16~18h,使細胞貼于玻片上,繼經洗滌,丙酮固定,干燥密封后置-20℃保存。同法制備未感染Veto E-6細胞涂片供對照用。
操作方法
用5mmol/L PBS(pH值7.2)將受檢血清作倍比稀釋后,滴加于抗原片上,放濕盒內37℃ 45min。
用PBS洗滌3次,每次浸洗3min,振蕩2min、吹干,滴加0.1g/L伊文思藍-PBS配制的FITC標記抗人IgM,同法保溫,洗滌吹干。
用無熒光聚乙烯醇-甘油膠封片,置熒光顯微鏡下觀察,凡細胞漿內呈現點或片狀特異性熒光則為陽性,按陽性細胞數量和熒光強度分(+)~(++++),并以呈陽性的血清最高稀釋度的倒數為受檢標本中的抗體效價。
2、注意事項
檢查前準備:
檢驗前請告知醫生近期用藥情況及特殊生理改變。
抽血前一天不吃過于油膩、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飲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會直接影響檢驗結果。
體檢前一天的晚八時以后,應開始禁食12小時,以免影響檢測結果。
檢查時要求:
抽血時應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懼造成血管的收縮,增加采血的困難。
流行性出血熱病毒抗體的相關疾病和症狀
1、相關疾病
病毒性出血熱,登革出血熱,新疆出血熱,流行性出血熱,抗體
2、相關症狀
嚴重腹腔感染,復雜性尿路感染,念珠菌感染,梅毒感染
流行性出血熱病毒抗體的不適宜人群和不良反應
1、不適宜人群
無檢查適應症者不宜做此項檢查。
2、不良反應
一般無并發症和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