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顫
室顫的概述
1、定義
心室撲動與心室顫動是嚴重的異位心律,心室喪失有效的整體收縮能力,而是被各部心肌快而不協調的顫動所代替。兩者的血流動力學的影響均相當于心室停搏。心室撲動常為心室顫動的前奏,也常是臨終前的一種致命性心律失常。
2、症狀部位
心臟
3、症狀科室
心內科
4、常見病因
洋地黃過量、心肌炎、高血鉀、外科手術等導致器質性病變
室顫的原因及發病機制
引起室顫的原因有心源性及非心源性兩類。心源性室顫常見的原因為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缺血;非心源性室顫的常見原因有麻醉和手術意外、嚴重電解質與酸堿平衡失調、觸電、溺水及藥物中毒或過敏等。
室顫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1、室顫的檢查方法
當病人發生室撲和室顫時,由于心室肌失去了正常的收縮能力,而只是不規則的、不協調的 “蠕動”,喪失了正常的排血功能。因此,使用聽診器根本聽不到心音,在病人左前胸也摸不到心臟的跳動以及摸不到脈搏。此時,病人已經發生昏厥、抽搐、昏迷。從表面上看已進入“死亡”狀態,如果此時做心電圖檢查,也只能描記出一條撲動或顫動的曲線,證明病人還活著,應立即進行急救。但由于當時的環境及病人的狀態,不一定能夠平靜地描記心電圖,如果有條件,可以依據心電圖特征對室撲和室顫作出明確診斷。
2、室顫的診斷鑒別方法
臨床應與阿-斯綜合征發作心臟驟停相鑒別。
室顫的危害
心臟性猝死是本世紀人類面臨的最大威脅,占猝死患者的絕大多數。流行病學研究表明,歐洲人20~75歲院外心臟性猝死的發生率約1‰,美國人約為1‰~2‰。在美國,每年約40~46萬的心臟驟停事件發生于院外;而院外心臟性猝死約80%發生在家中,15%發生在街道和公共場所。在大多數院外心臟驟停的病人中,猝死是心血管疾病的第一表現。及時發現并及時電擊除顫和心肺復蘇可挽救相當比例猝死者的生命;從倒地至除顫,每延遲1 min,患者生存的機率大約降低7%~10%。
室顫的防治方法
1、室顫的預防方法
AMI 出現室早或室速應予以積極控制,嚴密心電圖監護,并作好除顫等急救準備,以防發生室撲或室顫。在用洋地黃及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中,發現室早增多,應調整上述藥物劑量或停用藥物觀察。應用利尿劑時應注意監測血鉀,并及時予以糾正。重視病因治療,如積極改善冠心病病人的冠狀動脈供血情況;高血壓性心臟病應注意將血壓控制在適當范圍;心臟功能減退者應積極改善心功能,保護心肌不再受損;尤其對近期曾發生過室撲、室顫,病因又未清除者,應時刻警惕再發, 必要時可安置植入性自動心臟轉復/ 除顫器(automaticimplantable cardioverter,AICD),當發生室撲、室顫時,可自動除顫及起搏復律。
2、室顫的治療方法
電除顫是最關鍵的,可配合藥物,比如腎上腺素、血管加壓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