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癬
奶癬的概述
1、定義
奶癬,又名胎癬、胎瘡,為發于嬰兒的一種濕瘡,好發于嬰幼兒之頭面部,或可延展于其他部位。《圣濟總錄》論曰小兒體有風熱,脾肺不利,或濕邪搏于皮膚,壅滯血氣,皮膚頑厚,則變諸癬。或斜或圓,漸漸長大,得寒則稍減,暖則癢悶,搔之即黃汁出,又或在面上,皮如甲錯干燥,謂之奶癬。
2、別稱
濕斂瘡、胎癬、胎瘡
3、發病部位
頭面部
4、傳染性
無傳染性
5、高發人群
1~3個月嬰兒
6、科室
皮膚科、兒科
奶癬的典型症狀
1、奶癬的典型症狀
皮損好發于顏面,多自兩頰開始,漸侵至額部、眉間、頭皮,反復發作。嚴重者可延及頸部、肩胛部、甚至遍及全身。
形態多樣,分布大多對稱,時輕時重。在面部者,初為簇集的活散在的紅斑、丘疹;在頭皮或眉部者,多有油膩性鱗屑和黃色發亮的結痂。輕者,僅有淺紅的斑片,伴有少量脫屑;重者,為紅斑、水皰、糜爛、浸淫成片,不斷蔓延擴大,若過分搔抓、摩擦、洗燙,則糜爛加重,滲出增多,常因皮膚破損而繼發感染,引起附近淋巴結腫大,并伴有發熱,食欲減退,便干溲赤等全身症狀。自覺陣發性劇癢,遇暖尤甚,以致患兒常將頭面部在枕上或母親衣襟上摩擦,或用手搔抓,煩躁,哭鬧不安,常影響健康和睡眠。
2、奶癬的分類
滲出型濕疹:常見于肥胖型嬰兒,初起于兩頰,發生紅斑丘疹、丘皰疹,常因劇癢搔抓而顯露有多量滲液的鮮紅糜爛面嚴重者可累及整個面部甚至全身。如有繼發感染可見膿皰及局部淋巴結腫大、發熱。
干燥型濕疹:多見于瘦弱的嬰兒。好發于頭皮、眉間等部位表現為潮紅、脫屑、丘疹但無明顯滲出。呈慢性時也可輕度浸潤肥厚,有皸裂抓痕或結血痂。常因陣發性劇烈瘙癢而引起嬰兒哭鬧和睡眠不安。
奶癬的病因病機
病因有先天的體質因素,也有后天營養失調。
中醫認為本病多因懷孕時父母多食辛辣、魚腥海味等發物或情志內傷,肝火內動,遺熱于兒所致或者生后喂乳失當,飲食不節,脾胃薄弱;過食肥甘脾失健運,濕熱內生而發生。
另外,營養過多、消化不良、衣著不當等都是本病的好發因素。患者常是先天性過敏體質,約有3/4的患者父母雙方或單方有過敏性疾病病史。
奶癬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檢查
可見面頰部出現高出皮膚表面的丘形的紅疹,之后蔓延到額、頸、胸部。有的紅疹變為水皰,破潰后有水液滲出,最后結成黃色痂皮。
鑒別
本病需與麻疹相鑒別。
奶癬的并發症
常有陣發性劇烈瘙癢,導致嬰兒哭鬧,睡眠不安。嚴重時可有繼發感染,發熱,出現膿皰及局部淋巴結腫大。
奶癬的防治方案
1、奶癬的預防方法
避免穿化纖或毛織的衣服,最好穿棉質衣服。冬天需羊毛衣物,應該先穿棉質衣服,避免與皮膚直接接觸。穿夏天應選擇吸汗、透氣的衣服,并且在出汗后馬上更換。避免吃會引起過敏的食物。或者可以嘗試喂食少量,慢慢加量,讓小兒逐步適應。若對牛奶過敏,食前時應多煮沸幾次,或者用豆奶、奶糕等代乳品來替代。并且不應往牛奶中加過多的糖。應該均衡飲食,增強身體抵抗力,預防感染。同時避免使用含防腐劑或人工色素的食物。
2、奶癬的治療方法
先要觀察有沒有食物過敏,特別是牛奶、母乳或雞蛋白等動物蛋白的過敏,如果與上述情況有關,新生兒應改變喂養方法。該病的治療外用藥要視皮膚病變狀態而定,出水糜爛或紅腫時,用2%硼酸水溶液或0.1雷佛奴水溶液濕敷,滲液與糜爛消失后,外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制劑,如奶癬霜、祛濕油、膚輕松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