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氣
疝氣的概述
1、定義
疝氣,即人體組織或器官一部分離開了原來的部位,通過人體間隙、缺損或薄弱部位進入另一部位。常見的疝有臍疝,腹股溝直疝、斜疝,切口疝、手術復發疝、白線疝、股疝等。腹壁疝多由于咳嗽、噴嚏、用力過度、腹部肥胖、用力排便、妊娠、小兒過度啼哭、老年腹壁強度退行性變等原因引起腹內壓增高,迫使腹腔內的游離臟器如:小腸、盲腸、大網膜、膀胱、卵巢、輸卵管等臟器通過人體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薄弱點或缺損、孔隙進入另一部位。
2、別稱
疝氣病、疝、疝脫
3、發病部位
腹部
4、傳染性
無傳染性
5、高發人群
小兒、孕婦、老人
6、科室
外科
疝氣的典型症狀
1、疝氣的典型症狀
臨床上較常見的是腹股溝疝,在腹股溝區可以看到或摸到腫塊,平臥后可回復。嬰兒多系母親在換尿布時發現,較大的小兒則多于入浴時發現。引起腫塊出現的誘因是腹壓增加,如哭泣、咳嗽、排便、排尿等。較年長的小孩可令其站立,腹部用力也可誘發腫塊在腹股溝區出現,有些則會到達陰囊或陰唇。腫塊系由腹腔內的器官脫出到疝氣袋所形成,脫出的器官以小腸居多,因此摸起來感覺柔軟。其他如大腸、闌尾、大網膜等亦可能脫出。女性則以卵巢脫出較多,因此常可摸到似拇指大、較硬且多半有壓痛的腫塊。有些患兒會有便秘、食欲不振等現象,可表現易哭、不安等。
2、疝氣的分類
疝氣按患病部位來分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2.1、腹壁疝:
此類疝氣主要發生在肚臍周邊部位,婦女疝氣病人主要占多數。多數發生在20---50歲之間。
2.2、腹股溝疝氣:
這類疝氣可能出現、發生在任何年齡,但高峰發生在初期的童年時期,80%——90%發生在男性(腹股溝斜疝),腹股溝直疝多為老年人。
2.3、陰疝(陰囊墜脹):
男士發生在陰囊部位,產生陰囊墜脹,嚴重時明顯腫大,行走極為不便。女性發生在卵巢部位,使得下身明顯腫大,伴有墜脹疼痛感。
2.4、臍疝:
發生在肚臍,肚臍內部呈圓環凸起。臍疝10%----20%發生在嬰兒、兒童,其次成年女性比較常見。
2.5、切口疝:
這類疝氣發生早先原外科手術切口創傷瘢痕部位。切口疝可能發生在疝氣術后幾個月或幾年后。
疝氣的病因病機
疝氣的形成和患者的體質有著很大的關系。氣,即人體組織或器官一部分離開了原來的部位,通過人體間隙、缺損或薄弱部位進入另一部位。俗稱“小腸串氣”,有臍疝、腹股溝直疝、斜疝、切口疝、手術復發疝、白線疝、股疝等。疝氣多是因為咳嗽、噴嚏、用力過度、腹部過肥、用力排便、婦女妊娠、小兒過度啼哭、老年腹壁強度退行性變等原因引起。 疝氣多是由于咳嗽、噴嚏、用力過度、腹部過肥、用力排便、婦女妊娠、小兒過度啼哭、老年腹壁強度退行性變等原因,腹腔內產生負壓,導致腹腔內氣壓增大,迫使腹腔內的游離臟器如:小腸、盲腸、大網膜、膀胱、卵巢、輸卵管等臟器見孔就鉆,原來的部位,通過人體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薄弱點或缺損、孔隙進入另一部位。
疝氣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疝的診斷方法主要依據詳盡病史,發病全過程、治療史、治療結果及相關病史,如腹部手術史、外傷史、結核病病史及其密切接觸史等。仔細進行局部和全身的體格檢查,注意腫塊的位置、大小、形狀、質地、張力、壓痛、紅腫、波動及腸鳴音和氣過水聲。全身體檢時重點在腹部,注意有無腸梗阻體征,疑有膈疝時,應特別注意呼吸、循環系統體征。
疝氣的并發症
睪丸鞘膜積液
腫塊透光試驗陽性是本病具有特征性的臨床表現。此外,腫塊有一清楚界限,其上極不與外環處相接,睪丸如被鞘膜積液包裹則不易捫及,腫塊不能回納,亦無可復性病史,如腹膜鞘狀突未完全閉合,形成交通性睪丸鞘膜積液時,雖腫塊亦有可復性特征,但可用透光試驗作鑒別。
子宮圓韌帶囊腫
腫塊位于腹股溝管,呈圓形或橢圓形,有囊性感,邊界清楚,張力高,其上端不伸入腹腔,一般不易與疝混淆。
精索囊腫
腫塊位于腹股溝管或精索睪丸行徑,邊界清晰,前者有囊性感,張力高,陰囊內可捫到同側睪丸,后者質堅韌,為實質感,陰囊內同側睪丸缺如。
實際上,鑒別診斷并不困難。述疾病共有的基本特點是:非可復性腫塊,腫塊上界不進入外環或內環 無“疝柄”,亦無咳嗽沖擊感。
疝氣的防治方案
1、疝氣的預防方法
平時應做到“三多一少”,多吃含粗纖維的新鮮蔬菜,多吃粗糧和水果,少吃油膩厚味的肉類。在60歲以上人群中,半數以上男性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增生,建議老年男性睡前一般不喝水,同時忌憋尿、忌酗酒、忌辛辣等,因為這些都可使前列腺充血而導致增生。
2、疝氣的治療方法
一歲以下患兒可暫不手術,因有自行消失的可能,可采用疝氣帶壓住深環。疝氣如不及時處理,疝塊可逐漸增大,症狀加重,甚至發生嵌頓或絞窄而威脅患者生命,故應盡早施行手術治療。